【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飛機機翼哪里先失速后落地》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如何改出飛機失速?
2、什么是失速?
3、為什么翼根先失速
4、就翼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飛機機翼哪里先失速后落地》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如何改出飛機失速?
- 2、什么是失速?
- 3、為什么翼根先失速
- 4、就翼型引起的失速位置來說,到底是梯形翼產(chǎn)生的的翼尖先失速好,還是矩形翼產(chǎn)生的的翼根先失速好?
- 5、在你看來,什么是失速?為什么?
- 6、關于飛行員的問題
如何改出飛機失速?
失速:失速是當機翼攻角(迎角)增大到一定的程度(臨界迎角)后,機翼上表面氣流分離,導致升力減小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飛機將低頭下沉,直至獲得足夠升力飛行。在高度低時發(fā)生失速是危險的,高度足夠高時,可以練習失速的改出,改出失速的基本操作是迅速推桿到底采用俯沖姿態(tài),等速度大于等于1.3倍失速速度時,緩慢向后拉桿改出至平飛。
尾旋(螺旋):當一側機翼先于另一側機翼失速時,飛機會朝先失速的一側機翼方向沿飛機的縱軸旋轉,稱為螺旋或尾旋。發(fā)生螺旋式非常危險的事情,有些飛機在設計制造時是禁止飛機進入螺旋的,這樣的飛機進入螺旋姿態(tài)后,很難改出。可以改出的飛機改出尾旋的基本方法是推桿到底,并向相反方向拉桿,如果發(fā)動機以高速運轉,必須立即收油門到慢車,向螺旋相反方向蹬滿舵,螺旋停止后,使用失速改平的方法。成功的關鍵是飛行員的技術和飛機的性能。
什么是失速?
機翼在攻角超過某個臨界值后,舉力系數(shù)(見舉力)隨攻角增大而減小的現(xiàn)象。當失速時,飛機會產(chǎn)生失控的俯沖顛簸運動,發(fā)動機發(fā)生振動,駕駛員感到操縱異常。在攻角不太大時,機翼的舉力系數(shù)CL隨攻角a的增大而直線增大,這時,機翼上邊界層基本沒有分離。但當攻角大到一定程度后,機翼的上翼面出現(xiàn)較大的分離區(qū),CL隨a增大的幅度減小,當a達到某個臨界值時,舉力系數(shù)達最大值CLmaxo這時攻角再增大,上翼面氣流出現(xiàn)嚴重分離,舉力系數(shù)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機翼在CLmax附近的性能稱為失速性能。機翼的失速性能與翼型、機翼平面形狀等因素有關。研究表明,翼型有三種失速形式:后緣分離、前緣長氣泡分離和前緣短氣泡分離。一般說來,對于較厚的翼型(例如厚度在12%以上),氣流從后緣開始分離。隨著攻角增大,分離區(qū)逐漸向前擴展,在cLmax附近,CL隨a的變化較平緩。對于前緣半徑很小的薄翼型,當攻角不很大時,在翼型前緣形成分離氣抱。視翼型和雷諾數(shù)不同,前緣氣泡有長泡和短泡之分,長抱只發(fā)生在很薄的翼型上,在雷諾數(shù)很大時,發(fā)生短泡分離的可能性很小。長泡開始時約占弦長的2~3%,隨著a增大而逐漸拉長,失速時,CL隨a的變化較平緩。短泡的長度只有弦長的0.5~1%,開始時隨a增大而變小,對舉力影響不大。當a超過臨界攻角時,短泡突然破裂,翼型的舉力系數(shù)CL突然下降。機翼的失速性能除與翼型有關外,與機翼平面形狀的關系也很大。矩形機翼在翼身聯(lián)結的根部最先失速,梢根比(機翼翼梢弦長與翼根弦長之比)大的梯形機翼在翼梢先失速,后掠機翼也在翼梢先失速。這些不同的失速性能與飛機的設計有密切關系。
為什么翼根先失速
矩形翼的翼尖有翼尖渦流,造成翼尖處氣流下洗作用最強,翼根處氣流下洗作用最弱,因此在同一個迎角下,翼根的有效迎角比翼尖的有效迎角大,所以翼根先失速。
但這只是矩形翼這樣,梯形翼是翼尖先失速,橢圓翼是同時失速
就翼型引起的失速位置來說,到底是梯形翼產(chǎn)生的的翼尖先失速好,還是矩形翼產(chǎn)生的的翼根先失速好?
翼根失速升力損失大,焦點移動大,翼尖失速損失操縱性,各有各的優(yōu)劣。
但一般來說保持飛機的操縱性更為重要,因此翼尖先失速會比較危險。
不過具體情況也要具體分析,飛機設計是需要取舍的。
在你看來,什么是失速?為什么?
機翼在攻角超過某個臨界值后,舉力系數(shù)(見舉力)隨攻角增大而減小的現(xiàn)象。當失速時,飛機會產(chǎn)生失控的俯沖顛簸運動,發(fā)動機發(fā)生振動,駕駛員感到操縱異常。在攻角不太大時,機翼的舉力系數(shù)CL隨攻角a的增大而直線增大,這時,機翼上邊界層基本沒有分離。但當攻角大到一定程度后,機翼的上翼面出現(xiàn)較大的分離區(qū)(圖1),CL隨a增大的幅度減小,當a達到某個臨界值時,舉力系數(shù)達最大值CLmaxo這時攻角再增大,上翼面氣流出現(xiàn)嚴重分離,舉力系數(shù)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圖2)。機翼在CLmax附近的性能稱為失速性能。機翼的失速性能與翼型、機翼平面形狀等因素有關。研究表明,翼型有三種失速形式:后緣分離、前緣長氣泡分離和前緣短氣泡分離。一般說來,對于較厚的翼型(例如厚度在12%以上),氣流從后緣開始分離(圖1a)。隨著攻角增大,分離區(qū)逐漸向前擴展,在cLmax附近,CL隨a的變化較平緩(圖2中的曲線a)。對于前緣半徑很小的薄翼型,當攻角不很大時,在翼型前緣形成分離氣抱(圖1b)。視翼型和雷諾數(shù)不同,前緣氣泡有長泡和短泡之分,長抱只發(fā)生在很薄的翼型上,在雷諾數(shù)很大時,發(fā)生短泡分離的可能性很小。長泡開始時約占弦長的2~3%,隨著a增大而逐漸拉長,失速時,CL隨a的變化較平緩(圖2中的曲線b)。短泡的長度只有弦長的0.5~1%,開始時隨a增大而變小,對舉力影響不大。當a超過臨界攻角時,短泡突然破裂,翼型的舉力系數(shù)CL突然下降(圖2中的曲線c)。機翼的失速性能除與翼型有關外,與機翼平面形狀的關系也很大。矩形機翼在翼身聯(lián)結的根部最先失速,梢根比(機翼翼梢弦長與翼根弦長之比)大的梯形機翼在翼梢先失速,后掠機翼也在翼梢先失速。這些不同的失速性能與飛機的設計有密切關系。
關于飛行員的問題
失速:失速是當機翼攻角(迎角)增大到一定的程度(臨界迎角)后,機翼上表面氣流分離,導致升力減小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飛機將低頭下沉,直至獲得足夠升力飛行。在高度低時發(fā)生失速是危險的,高度足夠高時,可以練習失速的改出,改出失速的基本操作是迅速推桿到底采用俯沖姿態(tài),等速度大于等于1.3倍失速速度時,緩慢向后拉桿改出至平飛。
尾旋(螺旋):當一側機翼先于另一側機翼失速時,飛機會朝先失速的一側機翼方向沿飛機的縱軸旋轉,稱為螺旋或尾旋。發(fā)生螺旋式非常危險的事情,有些飛機在設計制造時是禁止飛機進入螺旋的,這樣的飛機進入螺旋姿態(tài)后,很難改出??梢愿某龅娘w機改出尾旋的基本方法是推桿到底,并向相反方向拉桿,如果發(fā)動機以高速運轉,必須立即收油門到慢車,向螺旋相反方向蹬滿舵,螺旋停止后,使用失速改平的方法。成功的關鍵是飛行員的技術和飛機的性能。
關于《飛機機翼哪里先失速后落地》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