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天問一號成功實施火星捕獲2月10日19時52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火星捕獲,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繞、著、巡”第一步“繞”的目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huán)繞火
天問一號成功實施火星捕獲
2月10日19時52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火星捕獲,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繞、著、巡”第一步“繞”的目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huán)繞火星獲得圓滿成功。
天問一號高清火星影像發(fā)布
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fā)布3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包括2幅全色圖像和1幅彩色圖像。
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
4月24日,在2021中國航天日開幕啟動儀式上,我國首輛火星車名稱揭曉,經全球征名、專家評審、網(wǎng)絡投票等層層遴選,最終“祝融號”脫穎而出。
“天和”核心艙發(fā)射成功
4月29日11時23分,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將我國迄今為止最重的航天器——長16.6米,直徑4.2米,重達22.5噸的“天和”核心艙成功送入預定軌道,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送核心艙“天和”上天的火箭,也是大家所熟知的“胖五”,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級,滿足了“天和”的運載要求。
“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關鍵艙段,就好比是樹干,其他的艙段都會連接在它的接口上,像樹枝一樣不斷向外延伸。
中國空間站總體構型是 3 個艙段,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可在軌運營 10年以上。
相比于既往15立方米的活動空間,“天和”艙內空間提升到了110立方米,相當于從“宿舍間”,搬進了“大平層”!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
5月15日,科研團隊根據(jù)“祝融號”火星車發(fā)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當天成功著陸于火星預選著陸區(qū),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屬于中國的印跡!
天舟二號成功發(fā)射
5月29日20時55分,搭載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準時點火發(fā)射,并取得圓滿成功。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tài)設置,于5月30日5時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8小時。
神舟十二號出征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既是時隔5年,中國航天員再度進入太空,更是中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并在艙內駐留3個月的時間。中國人首次進入了屬于自己的空間站,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神舟十二號乘組成功返航
9月16日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到此,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tài)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3名航天員平安抵達北京后進入醫(yī)學隔離期,進行全面的醫(y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并安排休養(yǎng)。
天舟三號成功發(fā)射
9月20日15時10分,搭載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為天和核心艙送上補給,又一波“太空快遞”出發(fā)了。
七個小時后,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成功對接上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整個過程歷時約 6.5小時。
此次天舟三號的發(fā)射,除了提前做好下一次航天員們進駐空間站的準備工作,還將為中國空間站“續(xù)命”:補充燃料,從而大大延長了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對于中國航天探索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神舟十三號出征
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航天員翟志剛開啟天和核心艙艙門后,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也迎來了第二個飛行乘組和首位女航天員。
這是我國空間站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后一次飛行任務。航天員們將在空間站駐留6個月,開始了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