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關(guān)于公正的名人小故事: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yè),于公元228年發(fā)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zhàn)爭。在討論人選時,諸葛亮不顧眾議,決定提拔談起軍事頭頭是道的馬謖為鎮(zhèn)守戰(zhàn)
關(guān)于公正的名人小故事: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yè),于公元228年發(fā)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zhàn)爭。在討論人選時,諸葛亮不顧眾議,決定提拔談起軍事頭頭是道的馬謖為鎮(zhèn)守戰(zhàn)略要地街亭的最高指揮官。
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后,沒有聽從諸葛亮“在山上扎營太冒險”的囑咐,自以為熟讀兵書,更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屯兵于山頭。他自信地說,兵法有云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
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zhàn)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chǎn)。為此,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失聲痛哭。
2、包拯大義滅親鍘包勉
包拯做廬州知縣時,一個老大娘來報案,被告人是包勉,告其打死了老大娘的兒子,摔死了她的孫子,*了她的兒媳婦,這是一起重大案件,2條人命一條*罪,這在現(xiàn)代社會是要判處死刑的。包拯接到報案后立即下命令抓嫌疑人。
但是嫌疑人久久沒有被逮捕歸案,包拯被這起案件折磨的心力交瘁,道德與法律一直在包拯腦子里盤旋。回到家后,看見妻子手里拿著一個撥浪鼓問包拯,這個撥浪鼓是否要扔掉。
這個撥浪鼓承載著包拯兒童時期的滿滿記憶,看見這個撥浪鼓記憶也涌上了心頭。這就要回到包拯的童年故事,而這個故事里面有被告人包勉和他的母親,也就是包拯的嫂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話在包拯身上完整的驗證了。
包拯是最小的兒子,包拯的母親為了生包拯在包拯未滿月的時候去世了,那時候的包拯還是襁褓里的嬰兒。嫂嫂心疼包拯,就把包拯帶回來自己養(yǎng)。那時候的嫂嫂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包勉。嫂嫂同時養(yǎng)育著包拯和包勉,奶不夠喝時都是先讓包拯喝然后讓自己的兒子喝米粥,這是怎么樣的一份真情真意。
包拯兩歲的時候,包拯長兄買來一個撥浪鼓給自己的兒子包勉玩,小時候的孩子都不懂事,包拯和包勉搶撥浪鼓玩包拯沒搶到大哭不止,嫂嫂從包勉手里奪過撥浪鼓給包拯玩,自己的孩子其實嫂嫂心里也是痛。
撥浪鼓還不小心劃傷了包勉的手,這件事讓包拯深深的記在了自己的腦子里。包拯的老婆拿出撥浪鼓就是要提醒包拯嫂嫂的這份心這份情,讓他對包勉網(wǎng)開一面看在嫂嫂的份上。
嫂嫂年事已高,膝下無子這對于這個老人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道理包拯何嘗不懂,但國法難容,最終還是選擇將侄子緝拿歸案。經(jīng)過開庭審理,證據(jù)確鑿。包拯開啟了狗頭鍘,將包勉處以死刑。
最后包拯抱著侄兒的頭顱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