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中國最早發(fā)明火箭是世界公認的。
已在13世紀,中國就有關(guān)于“起火”的記載。
當時,甚至有人利用47枚大火箭作推進座椅飛行前進的試驗。
因此,外國人稱中國人是“第一個企圖使用
中國最早發(fā)明火箭是世界公認的。
已在13世紀,中國就有關(guān)于“起火”的記載。
當時,甚至有人利用47枚大火箭作推進座椅飛行前進的試驗。
因此,外國人稱中國人是“第一個企圖使用火箭作運輸工具的人”或稱“第一個企圖利用火箭飛行的人”古代的火箭最簡單的一種只是在箭身上綁一個厚紙做成的火藥筒,點燃引火線后,藥筒里火藥燃燒,從尾部噴射出火焰(燃燒氣體),火焰向后噴就產(chǎn)生反作用力,推動藥筒向前運動,箭也隨著向前飛行了 明初的“火龍神機柜”“一窩蜂等已是多發(fā)火箭了。
有一種“神火飛鴿”用四支大“起火”作推動力。
“飛空砂筒”用兩個“起火”一正一倒導向裝置,一個作為飛去的動力,爆炸后,另一個引燃作為飛回的動力。
這說明,中國最早的火箭就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火藥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火箭是在火藥發(fā)明之后中國人發(fā)明的。
早在公元1000年宋朝唐福獻應用火箭原理制成了戰(zhàn)爭武器,13世紀初傳到外國。
傳說在14世紀末,中國有個學者萬戶在坐椅背后安裝47支當時最大的火箭,兩手各持大風箏,試圖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升空。
但是一聲爆炸之后,只見煙霧彌漫,碎片紛飛,人也找不見了。
為紀念這位世界上第一個試驗火箭飛行的勇士,月球表面東方海附近的一個環(huán)形山以萬戶命名。
18世紀,印度軍隊在抗擊英國和法國軍隊的多次戰(zhàn)爭中曾大量使用火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此推動了歐洲火箭技術(shù)的發(fā)展。
曾在印度作戰(zhàn)的英國人康格雷對印度火箭作了改進。
他確定了黑火藥的多種配方,改善了制造方法并使火箭系列化,射程達3公里。
這些初期火箭的原理成了近代火箭技術(shù)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