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看到印度將自己的遠火“皮納卡”正式拖上場,大多人會不在意,其實其研制時間還是比較久遠的。
從1986年開始尋求一套國產高性能火箭炮系統(tǒng),僅從起步時間點上來說,并不算晚,只是由
看到印度將自己的遠火“皮納卡”正式拖上場,大多人會不在意,其實其研制時間還是比較久遠的。
從1986年開始尋求一套國產高性能火箭炮系統(tǒng),僅從起步時間點上來說,并不算晚,只是由于受其技術能力限制,長期徘徊不前。于是印度打起了俄羅斯BM-30“龍卷風”的主意,求購42套要求技術轉讓,俄方當然不會同意,見其拆得七零八落,大感惱火,進行了嚴密的監(jiān)督和限制,印度通過引進來促進“皮納卡”研制的路子到底沒有走通。
勉強列裝幾門,軍方對射程和精度不滿意,眼瞅著此一項目就要黃了的時候,以色列出手了,為其提供了包括彈道修正系統(tǒng)在內的多個技術支持,得以成就了“皮納卡”MK Ⅱ,據說射程達到了42公里,命中精度也提高到了射程的0.21%,1999年卡吉爾實戰(zhàn)使用了一番后,陸軍滿意多了呢。
現在知道的,已研制出子母彈等多種彈藥,配套的有6自由度彈道計算機編碼系統(tǒng),搭載平臺是國產的8×8“塔特雷”越野車,就在去年一口氣采購了100多門。
都知道迷之一樣自信的印度,有一個愛說大話的傳統(tǒng),“皮納卡”究竟是否真的成了,還是要以實戰(zhàn)來說話,不經過嚴苛環(huán)境檢驗,戰(zhàn)斗效能大約只有天知道。不同于我們的幾個系列火箭炮,出口多年被使用實戰(zhàn)多年,早形成了中國火箭炮就是當今之世最好的口碑。
其次要看和誰比,高的比低的,大的比小的,胖的比瘦的,不比不知道,平時誰都講自家如何如何好,夸得像花一樣。歷史上芝麻被夸成西瓜的例子層出不窮,多少種裝備實際一PK,即會秒成渣渣。
綜合以上,個人的看法,有印度制造裝備的歷史為證,國產槍造了幾十年下馬,造的炮彈每每要發(fā)生炸膛的糗事,對這個“皮納卡”先不要抱太高太大的希望為好,否則真要到了打臉之時后悔不及。
印度國產的遠程火箭炮只有一款:皮那卡!2021年6月29日,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視察拉達克地區(qū)卡魯軍營:這個營地距離列城34公里,是印軍第3步兵師師部的駐地!其中,出現了印度引以自豪的“皮那卡-1”型火箭炮!
PHL-03改的“萬山”WS-2400型8X8越野底盤,采用輸出功率達到500馬力的V-3D12柴油發(fā)動機,公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在高原地區(qū)使用有很好的適應能力; 最小轉彎半徑15米、最大爬坡度:57%、最大涉水深度:1.1米、行程650千米;
“皮那卡”火箭炮采用印度BEML公司國產Tatra 815 8×8 Kolos越野卡車——2012年,印度軍方高價從BEML公司購買大批軍用卡車,但是,這批卡車中的3000輛因為沒有安裝變速器而無法投入使用,500多輛因損壞無法使用:一輛卡車的售價就高達80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97萬元)。次后,BEML公司對于這批軍用卡車的維修也是敷衍了事。而這款越野卡車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市場(河北長征、太脫拉聯合生產):油耗大、續(xù)航能力差而迅速被淘汰——印度的BEML公司是太脫拉卡車最大的軍事客戶,并持有專利使用許可生產4×4、6×6和8×8型的T815系列底盤。所以,可以看出“皮那卡”底盤有多么敷衍!
目前的214mm毫米“皮那卡MK1/2”只有6個團:每個團三個連,每個連6門,剩下一輛給訓練連隊;該火箭炮‖型號稱最大射程達60公里、而MK1試射中未超過40公里;隨后,印度又開始了“皮那卡”MK3版本的研發(fā),將射程提高到90公里,印度的目標是要達到120公里以上——猴年馬月!它號稱可以結合印度自研的炮兵定位雷達,對敵方炮彈軌跡進行追蹤并摧毀敵方炮兵陣地——事實上,印度反炮兵雷達從來沒有發(fā)揮過作用:早期,兩兄弟的圓概率誤差達到了1%~2%(400~800米)!
它還配有6輛裝填車,裝填車上有吊臂,同時還攜帶兩個備彈發(fā)射框。另外,還配有3輛備彈車,每輛車能攜帶4個備彈發(fā)射框。全連總備彈數是216枚。指揮保障方面則是,每個連配備一輛指控車和一輛氣象保障車;
由于裸露火箭彈頭確實不適合野外機動作戰(zhàn)、后勤保障,所以,印度搞了個模塊化的“皮那卡”:印度研制的火箭彈燃料比沖低,導致射程始終不理想;“皮納卡”-2采用衛(wèi)星制導技術,命中精度反而還不如無制導的“龍卷風”,而造價卻遠超后者:2016年底印度采購第一批36輛發(fā)射車,價格高達4.9億美元!而印度陸軍只花了450萬美元就獲得30套俄羅斯BM-30龍卷風火箭炮——同時,俄羅斯人貼心的提供后勤保障資料和配件!后來,印度人耍詐拆卸“龍卷風”被俄羅斯發(fā)覺,俄羅斯遂停止再向印度轉移遠火技術:印度太壞了!俄羅斯都同意讓“龍卷風”采用印度國產底盤,逐漸轉讓技術讓印度自行生產,結果印度為了“皮那卡”,直接拆卸5輛“龍卷風”……
為了適應未來戰(zhàn)爭需要,印度的DRDO為它研制5款火箭彈:
MK1型火箭彈,全重227公斤,全長4.881米,配備一個100公斤的戰(zhàn)斗部,最大射程37.5公里。增程型MKII:火箭彈加長到5.175米,戰(zhàn)斗部增加到115公斤,全彈重量則是增加到326公斤,射程則是增加到了60公里。MKI增強型:主要是改進了發(fā)射藥,射程增加到了45公里,戰(zhàn)斗部依然是100公斤。為了趕潮流,DRDO推出精確打擊的“皮那卡”衛(wèi)星制導版:使用慣性制導加GPS修正,最大射程提高到80公里,戰(zhàn)斗部依然是100公斤,但是其修正精度很差,最大誤差60到80米(DRDO官方數據)——得益于以色列提供的彈道修正系統(tǒng),號稱CEP瞄準精度可以達到30m,如果進一步使用GPS衛(wèi)星制導達到10米左右——事實上,它在與俄制遠火比賽中慘敗!2020年,美國同意提供的全球地理空間數據來提高印度巡航和彈道導彈打擊目標的準確性:前提條件是新德里取消俄制S-400訂單!
中國PHL—03遠火射程70-18公里,使用“慣性制導+北斗導航制導”、空氣動力托舵面,打擊精度在5米以內,可以打擊180公里范圍內的點目標——北斗導航系統(tǒng)抗干擾能力、三軍通用數據鏈、指導火箭彈戰(zhàn)斗部重量240公斤——敲傻“皮那卡”不在話下!
除了214mm口徑外,DRDO為“皮那卡”研制增強型122mm火箭彈,射程達到40公里:“皮那卡”具備214mm和122mm雙口徑共架能力,以便取代印軍中的BM-21冰雹火箭炮——但是,共架技術是以色列的,共架生產設備卻是俄羅斯的——面對俄羅斯拒絕轉讓遠火技術,這玩意兒能夠使用嗎?
PHL-03改可以采用無預置陣地作戰(zhàn)模式:系統(tǒng)可以自主定位定向、測量低空氣象數據,完成發(fā)射諸元計算、瞄準和發(fā)射。配備制導火箭彈之后,一個03式遠火的作戰(zhàn)單元相當于配備了上百枚遠程導彈,在偵察單元的配合下可以做對180公里射程內目標發(fā)現即摧毀——不用共架技術,一個連遠火足以證明印度遠火團是靶子!
印軍主要裝備還是MKI,MKII和MKI增強型三款,而且這三款的發(fā)射設備還不一樣:MKII在重量大增,導致整個發(fā)射模塊重量大增——MKI發(fā)射架難以支撐MKII!由于需要增加兩根液壓支撐臂,導致最先裝備部隊的兩個團“皮那卡”MKI沒法發(fā)射射程大增的MKII火箭彈,只能打MKI火箭彈玩。
公開的畫面判斷,印軍部署列城的就是最早裝備“皮那卡”MKI的兩個團之一:它們的彈藥只能是使用37.5公里射程的MKI型和45公里的MKI增強型,這使得它們在射程上實際上只能發(fā)揮常規(guī)戰(zhàn)術火箭炮的——這么點射程和火箭炮數量,還不夠中國遠火一個營塞牙縫:一門火箭炮可以對多個目標進行同時打擊——實現射擊單位最小化、射擊距離最大化和打擊目標盡多化、滿管射擊、雙彈種極限射擊、單炮多發(fā)多引信射擊等;
盡管如此,印度人盡量讓“皮那卡”進入先進火箭炮行列:數字化、智能化!因此,字面上,它的工作和作戰(zhàn)模式倒是挺不錯的:理論上每輛皮那卡發(fā)射車具備4種工作模式:全自動、半自動、遙控和手動;
全自動模式:印軍無人機、衛(wèi)星和偵察兵的定位信息會先傳遞到團指揮車,經團指揮車的匯總和火力規(guī)劃后會分配給各連指揮車,連指揮車的系統(tǒng)會進一步細化火力打擊方案,再向各車分配打擊目標,各車的火控計算機會根據連指揮車的信息自動解算諸元,自動完成調炮和射擊。而在以連為單位分散加強各部隊的情況下,連指揮車也可以直接與前方偵察系統(tǒng)建立通聯、分配目標——印度的以制無人機如何用美制數據鏈向俄國血統(tǒng)“皮那卡”即時傳輸數據呢?除非是先傳輸到團指揮車,再由指揮車轉換格式傳輸給連級單位;而連級單位只有配備以色列專屬的數據鏈系統(tǒng)才能接收前方數據,再轉換為俄制發(fā)射程序——時間太漫長了:我軍炮兵早就打完收工回家吃慶功宴席了!
印度衛(wèi)星能力不弱、反干擾能力不強;同樣,印度陸軍裝備繁雜,如何在復雜的高原地帶保證各類東(俄)、西方(以色列、印度)裝備的數據鏈暢通?還有,印度陸軍偵察系統(tǒng)來源復雜,真的可以提供暢通無阻的信息交換嗎?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反無人機雷達、反無人機槍/炮、反無人機戰(zhàn)術、獵殺無人機的熟練運用程度也是地球一霸!
如果各車高速數據電臺故障或者通聯不暢,發(fā)射車沒法直接接收目標信息,各車也可以轉為半自動模式——炮班班長手動向火控計算機輸入目標坐標和氣象保障信息,火控計算機再自動解算,自動完成調炮射擊——印度陸軍的國產設備上了高原就質量堪憂,如果遇到強電磁干擾,“皮那卡”能否保證戰(zhàn)斗力呢?
PHL-03改作戰(zhàn)單元集射程遠、自動化、信息化等性能于一體:每個營3個連、一個遠火旅至少三個營!每個連擁有4-6輛發(fā)射車和4-6輛供彈車,每輛車攜帶12枚火箭彈,總共可以發(fā)射24枚火箭彈(單炮兩輪)。到達作戰(zhàn)位置后只需要3分鐘就能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得到目標指標后只需要38秒就能完成齊射(注意:是齊射?。瑧?zhàn)斗班組緊急撤出發(fā)射陣地的時間為1分鐘。一個作戰(zhàn)單元可以連續(xù)發(fā)射上百枚火箭彈,面殺傷打擊能力非常強!
如果發(fā)射車火控計算機故障,轉為手動模式,像老款火箭炮那樣手動操炮瞄準——以印度炮兵的素質,只好向印度教神靈們祈禱不要打中自己人;卡吉爾戰(zhàn)役中,印度炮兵多次準確擊潰正在進攻的印度山地官兵,它被譽為“巴基斯坦最好的盟友”!
遙控模式:發(fā)射車可以接一個遙控終端,在最遠200米外遙控完成射擊,防止對方反擊時遭受人員傷亡——這倒是不錯,避免印度炮兵被對方精確打擊!PHL-03火箭彈可以穿透五十毫米的均質鋼裝甲且散布在最大280米直徑的范圍之內:BRC-3彈頭攜帶的623枚子彈頭足以教訓“皮那卡”躲藏的火箭兵;而在實戰(zhàn)演習中,PHL-03改炸透2米厚混凝土工事……
所以、“皮那卡”上高原只是表明印度可以為陸軍壯膽,真的想與中國的遠火抗衡,印度首先得把糟糕的道路網絡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