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張履謙,男,1926年3月1日出生,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湖南長沙人。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曾在軍委通信部、通信兵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
1951年至1956年在軍委通信部
張履謙,男,1926年3月1日出生,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湖南長沙人。195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曾在軍委通信部、通信兵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
1951年至1956年在軍委通信部工程師室雷達組工作;
1956年至1957年擔任總參通信部電信技術研究所電子對抗研究室主任;
1957年至1958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研究室副主任;
1958年至1959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收發(fā)設備研究室主任;
1959年至1962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雷達總體設計室主任;
1962年至1965年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三支隊副主任;
1965年至1979年擔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二院23所副所長;
1979年至1985年擔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450工程辦公室主任;
1985年至1987年擔任航天工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1987年至1993年擔任航空航天工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1993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科技委常委;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
中國兩彈一星第一代科學家有多少人?
兩彈一星元勛是指當年研制核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國寶級科學家。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他們分別是: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于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于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shù)學和航空事業(yè)方面有突出貢獻。
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yè)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3] 。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江蘇吳縣人。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 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yè)。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論物理學家,生于吉林長春。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參與并領導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研制計劃。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術和火箭發(fā)動機專家,安徽寧國人,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yè)開創(chuàng)人之一,曾任衛(wèi)星工程總設計師。
陳芳允(1916.04.03~2000.04.29)無線電電子學家,浙江黃巖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參與研制出原子彈爆炸測試儀器,并為人造衛(wèi)星上天作出了貢獻。
黃緯祿(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蕪湖人,自動控制和導彈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中國液體戰(zhàn)略導彈控制系統(tǒng)的總設計師。
屠守鍔(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曾任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遠程洲際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吳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學家,生于浙江浦江縣。1948年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分離鈾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錢驥(1917.12.27~1983.08.28)江蘇金壇人。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學家、氣象學家、航天專家。是中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的先驅和奠基人。
程開甲(1918.08.03~ 2018.11.17)江蘇吳江人,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的開拓者之一、核武器試驗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 [4]
楊嘉墀(1919.07~2006.06.11)江蘇省吳江縣人,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 基者。領導和參加了衛(wèi)星總體及自動控制系統(tǒng)研制。
王希季(1921~ )衛(wèi)星和衛(wèi)星返回技術專家,生于昆明。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任航天工業(yè)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wèi)星總設計師。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蘇省無錫人,導彈和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領導者。
陳能寬(1923~2016.05.27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生于湖南慈利縣。1960年以后從事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fā)展研制。
鄧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
朱光亞(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學家,湖北武漢人。1957年后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朱光亞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長。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關鍵問題。201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孫家棟(1929~ )遼寧復縣人,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上世紀60年代,孫家棟受命為衛(wèi)星計劃技術總負責人,201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長沙人,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