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錢學森是中國什么之父?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
一、錢學森是中國什么之父?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二、中國航天事業(yè)的電影?
《飛天,由王珈,沈東執(zhí)導,劉之冰,于波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三、與航天事業(yè)有關的中國神話?
嫦娥奔月、牛郎織女鵲橋約會等。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記》。孫悟空有很多技能,翻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還有一雙能夠探測出暗物質的火眼金睛。
鵲橋是傳說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摯情感而感動派來的喜鵲搭成的橋。相傳牛郎和織女被銀河隔開,只允許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相見。為了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各地的喜鵲就會飛過來用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此橋就叫做鵲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這鵲橋上相會。
四、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蓬勃意義?
1、搶占空間資源。太空空間是未來寶貴的資源,而所有新資源按國際慣例都是先占原則。
2、提升探測和信息傳輸能力和提高軍事實力。制空權意味著戰(zhàn)略優(yōu)勢,而且航天技術能很快地轉換成軍事技術。
3、推進高新產業(yè)升級。很多高端的民用產品,都是從民品轉化而來,高端電子產品的電路板、民航客機的發(fā)動機和航電系統等等,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推動民族產業(yè)創(chuàng)新升級。
我國航天事業(yè)目前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特別是載人航天技術和戰(zhàn)略打擊、防御能力能在世界排進前三。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是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我國航空第一人楊利偉進入太空,是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14年12月7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將中巴地球資源衛(wèi)星04星送入軌道,是世界上第三個完成火箭200次成功發(fā)射的國家。
五、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含義?
中國探索宇宙,征服宇宙的偉大征程。目前包括航天研發(fā)和發(fā)射、永久空間站建設、月球探索,未來將包括月球基地建設、火星探索和深空探測。
六、錢學森的夢想和使命?
2019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逝世10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之際,從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中,我們可以重溫他作為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情懷。他的使命擔當及其身上體現的黨性光芒,為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支撐與現實鏡鑒。
心懷科學報國夢,決心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終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堅定不移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斗。”
錢學森堪稱信念堅定、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共產黨員的典范。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期間,他通過參加黨的外圍組織及其開展的進步活動,接受科學社會主義思潮的洗禮,引發(fā)了自身對中國革命前途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1935年,錢學森懷著“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學到手,為中國人爭氣,為祖國爭光”的遠大理想赴美留學。正是因為有這種堅定的愛國情懷、家國夢想作支撐,錢學森碩士畢業(yè)后即深感“一名技術科學家對于祖國的幫助遠大于一名工程師”,針對振興祖國航空工業(yè)的現實需要,從航空工程轉向航空理論研究。
當得知新中國即將誕生,他即先后辭去各種重要職務,毅然決定回國服務。在回國受阻期間,錢學森這位在萬里之外的海外赤子,孤身一人面對強大的美國反動勢力,不僅沒有屈服,而且表現出一位中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力量打壓面前毫不畏懼、有理有節(jié)的大氣魄、大智慧,充分體現了大義凜然的民族氣慨和義無反顧的赤子豪情。
1959年11月12日,錢學森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在他看來,成為一名黨員代表著自己真正融入了廣大勞動人民。錢學森將一生深深融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之中。
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開創(chuàng)中國航天偉業(y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又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更要有科學的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錢學森作為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在“兩彈一星”工程研制過程中,他始終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卓越智慧和遠見卓識,帶領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攻破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關,解決了一大批關鍵技術難題,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開創(chuàng)了舉世矚目的航天事業(yè);他從戰(zhàn)略高度思考、謀劃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特別是國防科技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造性、富于前瞻性的重要學術思想和有重大價值的建議,為我國導彈航天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航天科技人員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尊重科學、嚴謹務實、獻身事業(yè)、勇于攀登,鑄就了偉大的航天精神。錢學森認為,導彈航天是一項成千上萬人的事業(yè),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集體的努力是誰也干不成的。他自己只是恰逢其時,回到祖國,做了他該做的工作。1989年,他在致聶榮臻元帥的信中,對“兩彈一星”成功經驗所體現的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進行了科學總結。
開創(chuàng)中國航天事業(yè),錢學森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承擔著獨特的時代角色。他既是規(guī)劃者,又是實施者;既是事業(yè)上的領導,又是技術上的導師。他一方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航天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他系統工程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為構建系統工程中國學派奠定了堅實基礎。
探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良方
進入晚年,錢學森從國防科研戰(zhàn)線技術領導人崗位上退居二線,但他退而不休、老而彌堅,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思考關乎國家長遠發(fā)展、長治久安的系統性、前瞻性、戰(zhàn)略性重大問題,試圖找到科學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方法,為國家和人民繼續(xù)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錢學森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指導,運用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敏銳的洞察力,廣泛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各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高屋建瓴,構建了從基礎學科、技術科學到工程技術三個層次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并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置于最高位置作為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他在跨學科、跨領域和跨層次的研究中,特別是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相互交叉、結合與融合的綜合集成研究方面,作出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并將其融入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總體框架之中。
1979年,錢學森發(fā)表《組織管理社會主義建設的技術——社會工程》一文。該文是錢學森將系統工程從工程系統工程上升為社會系統工程、從工程管理上升為國家管理,在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的重要成果。這一成果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指向,為我國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思想助力,與黨中央治國理政強調系統思維、統籌規(guī)劃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高度契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創(chuàng)新,支持各類人才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錢學森自改革開放伊始即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思考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尤其在晚年,他在理論層面對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見。他提出,要研究和創(chuàng)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講究決策的科學化、強調社會主義文明的協調發(fā)展要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要重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戰(zhàn)略問題等前瞻性觀點,直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總開關”。我們每一位黨員都應自覺學習、宣傳和弘揚錢學森作為一名黨員的崇高精神品質和人格魅力,用榜樣的力量自我感召,建功立業(yè)新時代。高等教育應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所強調的“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理想信念塑造挺拔靈魂,努力培養(yǎng)一代代錢學森式具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懈奮斗。
七、錢學森的身世和故事?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畢業(yè)于國立交通大學,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八、中國航天事業(yè)成就?
截至目前,中國航天事業(yè)的主要成就有:
1、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
2、1975年11月26日,中國發(fā)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wèi)星。衛(wèi)星按預定計劃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3、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順利升空。
4、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5、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fā)射,并在飛行7天后平安返回。
6、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7、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先后成功發(fā)射,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實施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標志著我國全面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取得圓滿成功。
8、2016年9月和10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先后成功發(fā)射,形成組合體并穩(wěn)定運行,開展了較大規(guī)模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突破掌握了航天員中期駐留、地面長時間任務支持和保障等技術。
9、2017年4月,我國發(fā)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交會對接,突破和掌握貨物運輸和補給等關鍵技術,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積累經驗。
10、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成為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航天器。
11、2019年5月17日,中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了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
擴展資料:
航空事業(yè)是一個國家科技硬實力的集中體現。我國航天事業(yè)起步晚但發(fā)展快,已經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后的第三航天大國,且仍在快速奔跑。相信在未來,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必定會再上一層樓!
九、錢學森后人是中國籍嗎?
錢學森的后人都是中國籍,錢學生是我國著名的導彈專家,航天之父。他跟夫人蔣英女士,育有一子一女。長子錢永剛教授,女兒錢明珍。都是中國國籍!
但錢學森院士有一個侄子,錢永健獲得過諾貝爾獎,但他是個美國人。他在獲諾貝爾獎時直言:我不會說中文,從小在美國長大,我不是中國的科學家,血緣并不能決定我的身份。
十、中國早期航天事業(yè)的模范人物?
錢學森:
我國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了領跑,正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離不開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能力,更離不開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航天人打下的堅實基礎。
20世紀50年代錢學森回國時,國家正為到底是先搞飛機還是先搞導彈而舉棋不定,錢學森經過認真考察后表示,以當前的經濟和國防基礎,應該先進行導彈的研制。而這也就有了后來錢學森面對陳賡大將的問話時,那句經典的回答:“中國人怎么不行???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新中國成立初期,“兩彈”的成功直接推動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使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充分彰顯了錢學森作為一名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科學家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