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中國航天之父和導彈之父是誰?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
一、中國航天之父和導彈之父是誰?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34年,畢業(yè)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yè),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
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5年,經中宣部批準及錢學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2011年12月8日,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二、中國導彈之父是誰,兩彈之父,水稻之父?
導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氫彈之父:于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彈元勛:鄧稼先
三、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是誰?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男,漢族,浙江省杭州人
四、中國導彈之父是誰?“二彈”之父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大家的觀點還比較統一,公認是錢學森。 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上述獲獎的23位中國科學家均被稱為兩彈一星元勛。
五、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科學家是誰?
我國導彈之父是錢學森。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知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他憑借自身的能力為我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為我國火堿、導彈、航天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于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也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
六、被譽為“中國之父”的人有哪些?
司馬遷——中國歷史之父。
屈原——楚辭之父。
孫武——戰(zhàn)略之父。
七、“中國導彈之父”指的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是錢學森。
1、錢學森之所以被稱為中國導彈之父是因為他憑借自己的能力幫助中國在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新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在40多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有成千上萬名航天人奉獻了他們畢生的精力。著名的錢學森博士,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3、這位才華橫溢的航天科學家,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過歷史性的貢獻。錢學森是美國最早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的古根海姆試驗室的主要成員,在美國是公認的力學、工程控制和火箭技術專家。
4、 錢學森也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chuàng)性貢獻。
5、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創(chuàng)導人。錢學森博士既是科學家,也是一位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氣節(jié)”的偉大愛國者。
八、中國兩彈之父和中國導彈之父分別是誰?
導彈之父: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蓮椫福亨嚰谙龋?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 ∷局福涸∑剑?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九、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的作者是誰?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作者:(美)張純如 英文原版版次:1996年第1版 譯版:《錢學森傳(蠶絲)》 ,魯伊 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譯版版次:2011年4月第1版
十、被譽為中國教育之父的是誰?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孑民,號孑農,紹興山陰(今越城區(qū))人,
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開啟一代“學 術”與“自由”之風。
蔡元培出身于商賈之家,少年時期飽讀經史,17歲考取秀才,18歲任塾師, 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升補翰林院編修。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他認為
革新必先培養(yǎng)人才,于是走上倡導教育救國之路。
同年9月,他棄官歸里,任紹興中西學堂監(jiān)督。
20世紀初,他在上海組織中國教育會,創(chuàng)辦愛國女校和愛國學社,致力于打破 封建主義教育,為反清革命培養(yǎng)人才。1906?1916年間,他赴德法留學,為兼通中 西文化奠定了基礎。
1912年他出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對封建教育進行改 革,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教育體系。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后,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對北大進行全面改革,使之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成 為研究學術、傳播新思想、培養(yǎng)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主張抗
曰,與宋慶齡、魯迅等發(fā)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援 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愛國青年。 晚年,為抗日救亡事業(yè)奔波,努力促成國共合作。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學作為事業(yè)的支柱,為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
出了巨大貢獻,功績卓著,影響深遠。蔡元培寫了許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將其 收入《蔡元培選集》《蔡元培教育文選》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非常重視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舉主張。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 總長時提出,教育方針為“在普通教育,務順應時勢,養(yǎng)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中,提出軍國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項主張。
他把教育分為“隸屬于政治”與 “超乎政治”兩類。 隸屬于政治的有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超乎政治的則是世界觀教育和美育、實利主義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他認為,兩類 五種教育均不可偏廢。
為了強兵富國,需要軍國民教育和實利主義教育,但“必以 道德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親愛”,亦即儒家的“義、恕、仁”。 他 把歐洲資產階級道德觀念同中國儒家的傳統道德觀念揉合在一起,主張培養(yǎng)現實社
會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終極目的還在于追求超現實的實體世界,使人達到最高 精神境界,因此還必須有世界觀教育,即引導受教育者超脫現世,領悟最高精神境 界的教育。他認為,這種世界觀教育是知、情、意、德、智、體諸者的統一體。
從現象世界進入實體世界,不能依靠經驗或理論,只能依靠渾然直覺的美感,美感 是兩個世界的橋梁。他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各級學校、各種社會活動都要進行 美育。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體系,是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
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梁。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的辦學方針。他認 為大學的性質在于研究高深學問。大學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學府,應該廣
集人才,容納各種學術和思想流派,讓其互相爭鳴,自由發(fā)展。
墨守成規(guī),抱殘守 闕,持一孔之見,守一家之言,實行思想專制,是不可能使學術得到發(fā)展的。 他 說:“對于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4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 “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
反,而悉聽其自由發(fā)展。
”他要求學生要“以研究學術為天職”,“砥礪德行”, “敬愛師友”;鼓勵學生兼聽不同學派的課,進行獨立評判,并大力支持學生成立各
種學會和研究會,培養(yǎng)學生自由思考和獨立研究學術的能力。 蔡元培主張學與術分
校,文與理通科。
他認為學與術,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學為學理,術為應用,學 必借術以應用,術必以學為基本,兩者并進始可。但學與術雖關系密切,而習之者 旨趣不同,所以治學者可謂之“大學”,治術者可謂之“高等專門學?!?。
至于文理
資料,互有交錯,治學者不可局守一門,應當溝通各科界限。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 他把北京大學工科并入北洋大學,取消文理各科界限,并且改“學年制”為“選科 制”,使學生能“專精之余,旁及種種有關系之學理”。
蔡元培還提出“教育獨立” 的主張。他認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 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
所以,教育事業(yè)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 格,毫不受各派政黨或各派教會的影響?!奔唇逃聵I(yè)應超然于各派政黨或各派教
會以外。
蔡元培從資產階級男女平等的思想出發(fā),主張推廣和普及女子教育,更開中國
男女同校的先河。
先在上海創(chuàng)辦愛國女校。1912年任教育總長后,立即規(guī)定:小學 實行男女同校。 繼之,1917年任北京孔德學校校長,首開中學男女同校的先例, 1919年,又在北大開創(chuàng)了近代中國大學實行男女同校的先河,在政治和思想上都產
生了極大的影響。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后,毛澤東、周恩來致電悼念,稱其“為革
命奮斗四十余年,為發(fā)展中國教育文化事業(yè)勛勞卓著,培植無數革命青年”。 毛澤 東更是稱之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給予這位中國現代教育制度的開拓者以崇
高的贊譽。
蔡元培生于動蕩劇變的時代,但一生致力于民主和教育事業(yè)。
他不僅是追隨孫
中山先生的著名革命家,而且由于他畢生致力于中國教育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極 力倡導和推進現代教育,其理論建樹和對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深刻影響了我國20 世紀上半葉的教育發(fā)展進程,成為當之無愧的我國現代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