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飛向太空的湖南籍航天員是哪兩個?2021年6月17日,湖南湘潭籍航天員楊洪波飛向太空。2022年11月28日,又一位湖南漢壽籍張陸出征太空。他們是我們大湖南的驕傲。二、2021登太
一、飛向太空的湖南籍航天員是哪兩個?
2021年6月17日,湖南湘潭籍航天員楊洪波飛向太空。
2022年11月28日,又一位湖南漢壽籍張陸出征太空。
他們是我們大湖南的驕傲。
二、2021登太空的中國宇航員?
2021年12月9日,首次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航天任務的葉光富,還和翟志剛、王亞平一起,完成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
從“仰望飛機”到“俯瞰地球”,30多年堅持,換得少年夢想成真。
看飛機的少年
希望載著姐姐媽媽一起翱翔藍天
大概很多人的少年夢想里,都會有關乎“天空”和“宇宙”的夢想,葉光富就是這樣。若說有什么細微不同,那就是他每天都能看見飛機。
葉光富的姐姐葉亞丹回憶,弟弟小時候就喜歡和她一起看飛機,每當有飛機從頭上飛過的時候,他們會看很久很久,“那時候躺在家門口洗衣服的石板上,直到看見飛機消失在云層中
三、請問現(xiàn)在有幾個太空空間站?
兩個,分別是國際空間站和中國天宮空間站。
1、國際空間站,是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的,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耗時最長、設計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全長108米,重量達400余噸,全狀態(tài)下可容納6名宇航員,主要用于科學探索以及研究方面。
2、中國空間站(天宮空間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中的一個空間站系統(tǒng),預計在2022年前后建成??臻g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180噸,以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空間應用。
四、神舟飛船廣播稿?
11月21日,“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的著陸場,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新征程。今天就來講一講“神舟一號”飛船背后的故事。
1999年11月20日北京時間凌晨6點30分7秒,“神舟一號”飛船如期在酒泉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指揮大廳里的人們沉浸在一片興奮之中。它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是我們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神舟一號”飛船發(fā)射
神舟一號大體上是一個圓筒形,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成。在設計上,推進艙也稱動力艙,為飛船在軌飛行和返回時提供能源和動力;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而軌道艙也稱太空艙,是飛船進入軌道后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場所。與普通衛(wèi)星不同,作為載人飛船,要有航天員待的地方,而且必須讓他能安全平穩(wěn)地飛回來落地,這需要仔細的設計。飛船的這三艙總長8米,圓柱段直徑2.5米,錐段最大直徑2.8米,總質(zhì)量為7755千克;返回艙采用普通圓傘和著陸緩沖發(fā)動機陸地軟著陸,主傘面積1200平方米,著陸速度不大于3.5米/秒。
“神舟一號”飛船
同年11月21日凌晨3點41分,神舟一號經(jīng)過降落傘減速后,順利降落在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的著陸場,共飛行了21小時11分鐘,繞地球14圈,軌道近地點高度200.04千米、遠地點348.715千米,軟著陸的實際落點距理論落點偏差12千米。
神舟一號飛船雖然沒有載人,但攜帶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行李”:一是旗類,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奧運會會旗等;二是各種郵票及紀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nóng)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
神舟一號飛船在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成功著陸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雖然是無人飛船,但神舟一號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技術試驗,主要有:考核了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驗證了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tǒng)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fā)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設施設備在內(nèi)的整個工程大系統(tǒng)間的協(xié)調(diào)性。這些都對后續(xù)的載人航天發(fā)展至關重要。
神舟一號的飛行并非一帆風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始終緊繃著神經(jīng)。修建發(fā)射場設施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合練之后接近發(fā)射時,飛船測試中出現(xiàn)定向陀螺儀的問題,竟不得不拆開飛船的防熱大底來檢修故障;最后為了避開獅子座“流星雨”又進行了延期。整個發(fā)射可謂是幾番波折。
另一件大事是在飛船接近返回時突然不執(zhí)行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發(fā)出的數(shù)據(jù)注入指令,如不采取措施,飛船將因失控而偏離軌道,返回就會失敗。事情開始于第13圈飛行,第一次是渭南測控站向飛船注入返回控制指令沒有成功,隨后青島測控站第二次嘗試仍然沒有成功。神舟一號很快飛臨日本海上空,位于太平洋上的“遠望二號”測量船第三次向飛船注入返回控制指令,仍然沒有成功!
很快,“神舟一號”飛船進入第14圈,即最后一圈,給飛船注入返回指令也只?!斑h望三號”測量船的最后一次機會,注入指令的時間只有四十七秒。北京指揮控制中心的專家們心急如焚,分秒必爭,在短短30分鐘內(nèi)分析測控計劃,通過完成故障分析、測控條件計算,提出故障排除方案,進過仿真驗證后,終于在距離飛船返回程序啟動僅剩最后10秒時成功注入應急數(shù)據(jù),使飛船按預定計劃順利返回著陸場。這是真實版的“最后一秒拯救世界”。我們在表面看到的風風光光,其實背后離不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艱苦卓絕又低調(diào)的奮斗與努力。
1999年11月23日降落的神舟一號返回艙由專列從內(nèi)蒙古運抵北京
自神舟一號成功發(fā)射以來,神舟飛船系列一步一個腳印的不斷邁進,我們的載人航天不斷取得新的成就。而我們也不會停下腳步,新的飛船會不斷踏著神舟一號開拓的道路繼續(xù)前進!
五、我國有哪些宇航員?
第一位,楊利偉,1965年6月出生,是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遨游太空,完成了我國載人航天首飛的壯舉,被授予“航天英雄”的榮譽稱號。2008年07月晉升少將軍銜,2011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第二位,費俊龍,1965年5月出生,2005年10月12日隨神舟六號飛船和聶海勝一起執(zhí)行為期5天的中國航天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榮獲 “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1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三位,聶海勝,1964年9月出生,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曾經(jīng)三次登上太空,完成神舟六號、十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并2次擔任指令長,是首位進入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也是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榮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1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第四位,翟志剛,1966年10月出生,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神舟七號、十三號航天員,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獲“航天英雄”榮譽稱號,2013年晉升少將軍銜。
第五位,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神舟七號、十二號航天員,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少將軍銜。
第六位,景海鵬,1966年10月生,特級航天員,神舟七號、九號、十一號航天員,第一位三次登上太空的航天員,也是第一個進入天宮二號的航天員,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2年晉升少將軍銜。
第七位,劉洋,1978年10月生,特級航天員,神舟九號、十四號航天員,也是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大校軍銜。
第八位,劉旺,1969年3月出生,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神舟九號宇航員,和景海鵬、劉洋執(zhí)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8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第九位,張曉光,1966年5月出生,特級航天員,神舟十號航天員,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8年晉升少將軍銜。
第十位,王亞平,1980年1月出生,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神舟十號、十三號航天員,我國第一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大校軍銜。
第十一位,陳冬,1978年12月出生,一級航天員,神舟十一號、十四號航天員, 擔任最新發(fā)射的神舟十四號指令長,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大校軍銜。
第十二位,湯洪波,1975年10月出生,二級航天員,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完成了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大校軍銜。
第十三位,葉光富,1980年9月出生,二級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大校軍銜。
第十四位,蔡旭哲,1976年5月出生,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首次入選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大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