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各國軍事總指揮們就把飛機派上了戰(zhàn)場。這飛機實戰(zhàn)初體驗時間距離萊特兄弟第一次成功試飛有動力的飛機不過10年。要知道,飛機剛出來那幾年是做飛行表演的娛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各國軍事總指揮們就把飛機派上了戰(zhàn)場。這飛機實戰(zhàn)初體驗時間距離萊特兄弟第一次成功試飛有動力的飛機不過10年。要知道,飛機剛出來那幾年是做飛行表演的娛樂工具,不過短短幾年就直奔戰(zhàn)場,拿什么空戰(zhàn)?真好奇一戰(zhàn)初期敵我雙方飛行員們到底在空中拿啥打架?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飛機初上戰(zhàn)場那幾年示威作用遠大于實戰(zhàn)意義。
一戰(zhàn)初期上空那些飛機還不能稱為戰(zhàn)斗機,其主要作用是入侵敵方戰(zhàn)場上空竊取軍隊調動和武器部署情報,尚不具備空戰(zhàn)性能。一戰(zhàn)初期偵察飛機的機身主要是由木頭和布匹制作,配備單發(fā)螺旋槳發(fā)動機,時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左右。
一戰(zhàn)初期飛機代表有被譽為最漂亮的德國偵察機羅蘭C-11偵察機和德國AEG B.I偵察機等,其性能和現(xiàn)如今殲20、F22之類五代隱形戰(zhàn)斗機相比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對于一戰(zhàn)中只能待在壕溝里的指揮員來說,飛行員所獲得的情報簡直是神助攻。
于是,一戰(zhàn)現(xiàn)場交戰(zhàn)雙方都逐漸意識到了空中偵察的重要性,每一方都試圖派出飛機刺探敵情,每一方都試圖阻止對方偵察。很快,把飛機變成會打架的飛機需求就搬上日程,但這需要時間。在飛機變戰(zhàn)斗機過渡階段,敵我雙方飛行員又是靠什么打架?這個我是真沒想到。
一戰(zhàn)初期空戰(zhàn)現(xiàn)場敵我雙方飛行員居然能夠朝著對方飛機駕駛室扔磚頭來打空架,沒想到吧?一戰(zhàn)初期,敵我雙方飛機在空中相遇后,飛行員們知道自己飛機上沒裝備打擊武器,只好絞盡腦汁自制武器來驅趕對手。航空機槍發(fā)明之前,飛行員使用一切能想得到的手段攻擊敵機。這期間,飛機示威作用遠大于實戰(zhàn)意義。有的飛行員拿磚頭朝著對方飛行員拍,有的是拿繩子鏈子之類往對方螺旋槳上使勁招呼,有的飛行員自備槍彈一邊開飛機一邊空中打獵。至于作戰(zhàn)效率如何,還是不要問了。
等到飛機正式跨入戰(zhàn)斗機行列那天,也就是第一次裝備機載機關槍后,飛行員們本應該樂開花卻差點嚇到丟了下巴。因為,第一次在飛機上安裝機關槍的后果就是機毀人亡。事故原因是子彈打跑偏了,不朝著敵人飛而是直接對準了自己人,直穿旋轉中的螺旋槳片導致木屑滿天飛機毀人亡。后來,法國人把飛機木質槳葉的邊緣裝上鋼片,企圖改善問題。最終,還是德國人把螺旋槳與機關槍的開火裝置相耦合,才達到子彈從螺旋槳縫隙中零摩擦完美飛出效果。到1918年,機槍已成為戰(zhàn)斗機的標配,自此,空戰(zhàn)上空敵我雙方戰(zhàn)機飛行員們才你一槍我一彈正兒八經(jīng)開火大干起來。
最丑也是最有力的美軍A-10攻擊機,它是如何一戰(zhàn)成名的?
美國A-10“疣豬”反坦克強擊機,基本上就是一門能飛行的7管30毫米加特林炮。對于強擊機來說,這門大炮的威力有點過分了。
A-10“疣豬”攻擊機的外貌是不太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觀的。實際上,A-10“疣豬”攻擊機不僅丑的讓人惡心,而且更為令人惡心恐懼的是它強大的攻擊能力。
眾所周知,海灣戰(zhàn)爭中美軍不少武器裝備都一戰(zhàn)成名,而A-10“疣豬”攻擊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91年1月,美軍120架A-10攻擊機在一條公路上扔下近千枚集束炸彈,殺死數(shù)萬伊拉克軍民。在“沙漠風暴”行動中,A-10“疣豬”攻擊機承擔起絕大多數(shù)近距離對地支援任務,是美軍所有參戰(zhàn)戰(zhàn)機中任務壓力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最終A-10“疣豬”攻擊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這些任務,它的出動架次高達8000多架,損失數(shù)量只有6架,另外有10多架是被擊傷后還能返回機場,甚至維修后還能繼續(xù)投入使用,得到美軍的一致認可。
實際上,A-10“疣豬”攻擊機能夠一戰(zhàn)成名,自然是因為它的設計定位非常出色。作為一款攻擊機,A-10首先高度重視攻擊能力。A-10攻擊機的機頭左下側安裝有1門GAU-8型7管30毫米加特林機炮,最大備彈量為1350發(fā),射速高達4200發(fā)/分,毀傷能力驚人。另外,A-10攻擊機還擁有11個外掛點,載彈量可達7噸多。在執(zhí)行一般對地打擊任務時,A-10攻擊機將攜帶18枚227公斤的MK82通用炸彈出擊,對地支援火力非??捎^。A-10攻擊機天生就適合近距離對地作戰(zhàn),它采用的是平直下單翼,這種機翼設計讓它在低速低空飛行時擁有極好的機動性,可以在低空進行急轉彎,以便迅速進行第二次返回打擊,這是很多戰(zhàn)斗機無法做到的。
由于是執(zhí)行近距離對地打擊任務,A-10攻擊機自然會遭到很多地面火力攻擊,所以它還擁有很強的戰(zhàn)場生存能力。首先,它的座艙由鈦合金裝甲板制造,最厚的地方達38毫米。此外,A-10攻擊機的機腹也有厚達50毫米的鈦合金裝甲保護,可抵御23毫米穿甲彈的命中。
A-10攻擊機非常重視余度設計,不僅采用雙發(fā)、雙垂尾,就連機身大梁、主結構框都是雙套。毫無疑問,它的多余度液壓主飛行操縱系統(tǒng)、電力供應以及其他線路都是余度設計,分布在機體左右兩側,大大增加了戰(zhàn)機受傷情況下的生存能力。A-10攻擊機還擁有完善的自衛(wèi)系統(tǒng),雷達告警系統(tǒng)、箔條曳光彈投放系統(tǒng)等一應俱全,在作戰(zhàn)中A-10攻擊機還會攜帶一具電子干擾吊艙,軟防御能力同樣非常出色。
總的來說,A-10攻擊機既能打,又能夠被挨打,攻擊能力和防御生存能力都非常突出,它的成功也就不出為奇了。
A10丑嗎?除了綽號“疣豬”比較丑以外,A10的外表算是很優(yōu)美威武的吧。
A10“雷電”的成名源于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大量出動的A10攻擊機作為對地攻擊的主力,對薩達姆集團的軍隊展開了狂轟濫炸,鋪就了一條“血肉與鋼鐵焚燒之路”。這一戰(zhàn),A10打出了自己的威名,但也是最后一次大放光芒了。
A10攻擊機的一戰(zhàn)成名,與它長久以來的憋屈和籍籍無名有很大關系。長期不受各方待見的這款攻擊機尷尬了前半生,才好不容易在海灣戰(zhàn)爭上為自己正了名,端的是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勵志故事。
美軍對A10攻擊機存在著很若有若無的微妙情感。一方面因為A10性能的短板,不斷操作著讓A10退役的動作,一方面又因為A10一次又一次的無可取代,讓它留在了部隊中,成為服役了相當年份的“老員工”。結果吵到至今,仍然沒有個切實的定論。
A10最初是越戰(zhàn)結束后,美國軍方謀求替換A1“天襲者”攻擊機而設置的計劃。而戰(zhàn)功赫赫堪稱神器的“天襲者”雖然是一款螺旋槳戰(zhàn)機,卻著實沒有那么好取代。
這個名為A-X的計劃名動當時,美軍為新一代攻擊機計劃招標了國內幾乎全部的飛機制造企業(yè)。最后諾斯羅普的YA-9和費爾柴爾德的YA-10計劃入選。最后YA-10打敗了對手成為了A-10。費爾柴爾德為了賦予它不一樣的意義,將二戰(zhàn)本廠的著名戰(zhàn)機“雷電”之名用在了A10之上。
下圖就是被打敗的YA-9
可惜隨后的歲月基本是A10不被待見的年代,整個70年代A10橫空出世又迅速籍籍無名。F16、F15和F18計劃的展開,讓空軍看到了別的東西,他們認為“在超音速打擊的時代,攻擊機過時了”。1975年被分配給部隊的A10就是個被嘲笑的小角色。
然后陸軍也與空軍打起了嘴炮,他們堅定的認為,對地攻擊任務已經(jīng)可以讓空軍“滾粗”了,陸軍今非昔比的強大武裝直升機部隊可以輕松完成任何前線火力支援和打擊任務。
結果我們可以預見A10爹不親娘不愛的場面,美軍望著似乎真的已經(jīng)“過時”的這款亞音速攻擊機有些拿不定主意,考慮到它那門能打到停機的30mm炮威力,于是決定讓它們統(tǒng)統(tǒng)去做專職低空轟炸機,抵御蘇聯(lián)的鋼鐵洪流。
但是明星產(chǎn)品F16突然在以色列星光四射了,就這樣切斷了A10所有的退路——1981年,以色列使用8架F16編隊,通過各種戰(zhàn)術飛行,成功避開雷達轟炸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
于是美國軍方對A10的最后一點耐心徹底喪失,他們認為這是一架沒有前途的,已經(jīng)過時的武器,可以被那些多功能的超音速戰(zhàn)斗機取代了。A10機型連對地低空轟炸這種任務都沒了資格,軍方的計劃是,要么退役,要么改過自新。
在80年代最后的歲月里,煎熬著的A10機群被拆出了100多架進行改造,它們被計劃用于取代塞斯納OA-37B“蜻蜓”偵察戰(zhàn)斗轟炸機。下圖就是蜻蜓。
改造后的OA-10偵察攻擊機也就打打白磷彈,制造一些定標的煙霧,以及火箭彈的火力偵察任務,它們幾乎喪失了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而其余絕大部分A10,都因為F16的迅速普及換代,而進入了戰(zhàn)備物資的封存?zhèn)}庫。
幸虧這是80年代的最后幾年,1991年,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A10終于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實戰(zhàn)機會來證明自己。在“沙漠風暴”行動中,A10攻擊機大殺四方,勇不可當。參戰(zhàn)的144架A-10攻擊機共出動8100架次,打掉了900輛坦克,2000作戰(zhàn)車輛以及1200個火力據(jù)點。成為美軍名副其實的死亡之翼和開路先鋒。
在常規(guī)打擊之外,A10還負擔了此前被認為“不具備”的多任務能力,它游走戰(zhàn)場,利用滯空時間長的優(yōu)勢,對伊軍時不時隱蔽開機的“飛毛腿”導彈進行了搜索和摧毀,拔掉了不少雷達站和導彈發(fā)射陣地。
著名的“死亡之路”80號公路,是伊拉克軍從科威特逃回國的必經(jīng)之路,遭遇聯(lián)軍兩頭封堵后,擠成一團的伊軍遭遇了密集的火力點名,其中A10攻擊機掀起的貧鈾彈煙塵和小牛導彈的尾焰是最突出的景色。一個攻擊路徑下去,就是不斷被挨個點名“敲沙罐”的伊軍人馬,坦克癱瘓,裝甲車被打爆,人員被撕裂。
這場轟炸還導致了國際上的一些情勢發(fā)生改變,促使國際社會在隨后的年代里迅速締結了《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因為A10攜帶了大量的“MK20石眼集束炸彈”對伊軍進行傾瀉式的轟炸,這些東西輕易就能覆蓋5000米范圍,落下無數(shù)的子彈藥殺傷人員。
不過中美俄至今不簽這個條約,這是題外話。
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A10可是美名罵名出夠了分工圖,甚至還發(fā)生了A-10擊墜敵機記錄,先后兩架伊拉克軍用直升機被A10用30毫米旋轉機炮從天空揍了下去。
最為神奇是還是A-10驚人的生存能力,它完美繼承了前輩“天襲者A-1”壯實到接近無賴的身板,渾身遍布蜂窩,卻總是修補下蒙皮就OK了,遠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機身被干300個洞7天修補再上戰(zhàn)場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整場戰(zhàn)爭8100次任務,妥善率達到95%,只被擊落了4架,還有3架被揍成蜂窩煤后堅挺的飛回了機場,戰(zhàn)爭結束后美軍懶得廢時間修理破爛,直接報廢。另外還有數(shù)目不詳?shù)膸准蹵10墜毀在起降過程中,具體情況不清楚。
經(jīng)過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的洗禮,A10終于證明了自己,美國軍方也通過一系列的軍事磨合,發(fā)現(xiàn)了F16畢竟還是不能取代這些前線攻擊機。所以A-10雖然仍然在緩慢的退役,但起碼軍隊對他有了信心,在隨后對南斯拉夫的“貴族鐵砧”行動以及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中,A10都有相當程度的亮相。
隨著新世紀慢慢的推進,美軍的F35計劃也開始推行到了相當?shù)某潭?,這款被命名為“閃電”的“肥電”,又開始搶奪A10的生意,只是似乎截至目前并未成功。A10仍然死硬的犟在自己的座位上。
也許它在等待下一場戰(zhàn)爭能像海灣戰(zhàn)爭的榮光那樣,讓自己起死回生返老還童。但應該這回是真的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