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道盡了人間的離愁別緒;一曲“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裝束淡于畫”,形象描繪了春意盎然的人物景致。這些詞句都是李叔同(弘一法師)所作,他是中國近代“
一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道盡了人間的離愁別緒;一曲“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裝束淡于畫”,形象描繪了春意盎然的人物景致。這些詞句都是李叔同(弘一法師)所作,他是中國近代“二十文章驚海內”的文藝家,在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等多個領域,作出了“師心獨運、鋒穎精密”的創(chuàng)造性的歷史貢獻,成為近代中國文藝的典型代表。李叔同將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置于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發(fā)展背景中進行考察,在分析、研究大量文獻史料的基礎上,運用肯定與批判結合的態(tài)度,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和介紹。他說如果要科學發(fā)展音樂教育事業(yè),就要立足于史學,審時度勢,博采眾長,以求生存;或改弦易轍,另辟蹊徑,尋求出路。如果仍墨守成規(guī),抱殘守缺,必將陷入困境……而這種創(chuàng)新是離不開先輩所提供的思想遺產的,或者說是對先輩思想遺產的批判與繼承。
中國近代經濟形式的發(fā)展趨勢是怎樣的?
??
中國近代并存的經濟形式:封建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相互關系:①自然經濟依附于外國資本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經濟,阻礙民族資本主義;同時其他四種經濟形式的發(fā)展都在瓦解著自然經濟。②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相互勾結、依賴、相互矛盾。
??③民族資本主義在封建經濟、官僚資本和外國資本主義夾縫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時又具有依賴性。④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受著中外反動經濟的重大阻礙,同時其發(fā)展在日益改變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況。發(fā)展趨勢及政治影響: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外反動勢力壓制和排擠下,日益萎縮,證明在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走向末路。
??②封建經濟、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官僚資本主義經濟處于衰落消亡的過程中,中國反動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的國民黨政權走向覆滅。③新民主主義經濟日益發(fā)展并成熟壯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最終結束。
中國近代歷史
中國近代歷史首先是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史,是中國人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抗爭史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屈辱史。她的主題就是侵略和反侵略,
“不管資產階級社會怎樣缺少英雄氣概,它的誕生卻是需要英
雄行為、自我犧牲、恐怖、內戰(zhàn)和民族戰(zhàn)斗的?!?
中國近代的海軍搖籃在哪里?
??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馬尾船政局及前后學堂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航?;顒拥膰抑?, 也是最早將舟師用于海上作戰(zhàn)的國家。在歷史上,中國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曾長期處于領先地位 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的落后以及清王朝實行海禁政策,我國的造船業(yè)一落千丈。
??直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國內還沒有近代工業(yè),沒有近代造船廠,也沒有一支近代海軍。因此,當西方侵略者憑借“船堅炮利”的優(yōu)勢脅迫腐朽的清王朝簽訂可恥的“城下之盟”,使中華民族蒙受曠古未有的災難時, 一些有識之士才深感有海無防是一種多么可怕、多么可悲的局面。
??
清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即上疏清廷,他把中國當時的水師比作“人操舟而我結筏”,“人跨駿而我騎驢”,認為要加強海防就必須建設海軍,而建設海軍又必須發(fā)展近代造船業(yè)。向外國租賃和購買船艦雖可解燃眉之急,但終非長遠之策。并建議 “定議之初,即先與訂明教習制造即兼教習駕駛,或即隨同出洋,周歷各??凇薄?br>??同年十一月又上疏清廷特別強調要設立“求是堂藝局”以培養(yǎng)人才。馬尾船政局及前后學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馬尾船政局及前后學堂由左宗棠創(chuàng)辦,數月后左宗棠奉調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胥)主持。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馬尾船政局第一座船臺竣工,并正式開始造船,同治八年五月,第一艘木質輪船“萬年青”號下水。
??同治十年第五號輪船“安瀾”號(排水量1258噸,馬力580匹)下水,配備了第—臺國產蒸汽機(仿造),這在我國造船史和機械制造史上都有重要意義。一位英國海軍軍官參觀船政局時評價說:“它們的技藝與最后的細工可以和我們英國自己的機械工廠的任何出品相媲美而無愧色”。
??光緒二年,船政局建成鐵脅廠,第一號鐵脅輪船(木殼護以鐵板)安上龍骨下水。使我國近代造船開始擺脫木船時代。光緒七年,又開始試制兩千噸級巡洋艦,馬力達2400匹。光緒十五年,造成雙機鋼甲戰(zhàn)艦“龍威”號。該艦編入北洋艦隊后改名“平遠”,“甲午之役與日人交戰(zhàn),履受巨彈,毫無損傷,較之外購之‘超勇’、‘揚威’、‘濟遠’似有過之,即較之‘鎮(zhèn)’、‘定’、‘致’、‘靖’、‘經’、‘來’六遠,亦無不及也。
??后為日人所得,日俄之戰(zhàn),該船頗著戰(zhàn)績。”
從同治八年(1869)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馬尾船政局共造各種輪船34艘,總計排水量約4萬噸,這些船艦中的大部分編進了初具規(guī)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軍。其中:福建海軍擁有軍艦11艘,9艘為馬尾船政局建造;南洋海軍擁有軍艦18艘,其中8艘為馬尾船政局建造;北洋海軍擁有軍艦28艘,其中10艘為馬尾船政局建造。
??
馬尾船政局一經開創(chuàng),即先后開辦了前后學堂,“藝童、藝徒和三百余人”,“前學堂學制造,后學堂學駕駛、管輪”,造就出了我國第一代近代海軍軍官。其畢業(yè)生既是福建水師、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等艦隊軍官的骨干力量,也是活躍在我國當時造船工業(yè)的一支訓練有素的工程技術隊伍。
??李鴻章曾把船政局學堂視為中國海軍學校的鼻祖,他說:“閩堂(指馬尾船政局學堂)是開山之祖“,“此間學堂(指天津水師學堂)略仿閩前、后學堂規(guī)式”。
從1872年起,馬尾船政局學堂的畢業(yè)生開始進入海軍服役,到1875年,已有6名畢業(yè)生任船艦管駕(艦長),兩名畢業(yè)生任輪船管輪。
??
1884年8月23日,中法戰(zhàn)爭的“馬江之役”爆發(fā),參戰(zhàn)的11艘中國軍艦中,“揚武”(旗艦)、“振威”、“福勝”、“建勝”、“福星”五艘軍艦管駕以及營務處負責人(艦隊指揮官)和“福勝”、“建勝”的督帶(編隊指揮宮)等6人分別是船政后學堂第一、二、三屆的畢業(yè)生。
??而且有16名從馬尾船政局學堂畢業(yè)的青年軍官在這一戰(zhàn)役中為國捐軀。
船政局學堂的畢業(yè)生不但是福建水師的骨干力量,而且也輸送到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其中不少人還留學英國,專修海軍。在南洋水師中,“澄慶”號管帶(艦長)蔣超英、“開濟”號管帶何心川都是船政局學堂駕駛班第一屆畢業(yè)生。
??在北洋海軍的28艘戰(zhàn)艦中,有16艘的管帶(艦長)是船政局學堂的畢業(yè)生。在北洋海軍任職的40多名船政局學堂畢業(yè)生中,有13名將佐在甲午海戰(zhàn)中殉職,其中有些高級軍官如鄧世昌、林永升等既英勇作戰(zhàn)于前,又壯烈犧牲于后,在我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光揮的足跡。
??
從船政局前學堂培養(yǎng)出來的制造學生,相當一些人如梁炳年、吳德章、楊廉臣、李壽田等均曾留學法國和英國,他們后來成了馬尾船政局自己設計、監(jiān)造艦船的設計師、工程師。船政局學堂除了培養(yǎng)了一批軍事、技術干部外,也為海軍教育和其他方面造就了人才,如第一屆駕馳畢業(yè)生嚴復從英國留學歸來后,就長期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相當于教務長),以后又任會辦(副校長)、總辦(校長);蔣超英、魏瀚也分別擔任過“江南水師學堂”、“黃埔水師學堂”的總辦;薩鎮(zhèn)冰在光緒二十九年創(chuàng)辦、主持過煙臺海軍學校。
??
總之,馬尾船政局學堂是一所合培養(yǎng)造船技術人員和海軍軍官于一爐的綜合學校(民國元年,前學堂改稱制造學校,后學堂改稱海軍學校),造就了相當一批近代海軍軍官和造船工程師以及船政、軍事教育等方面酌人才,在我國近代海軍史和造船史上都占有重要一頁,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
戰(zhàn)爭的破壞使馬尾船政局受到致命打擊。在中法戰(zhàn)爭中,法國艦隊不但襲擊了停泊在馬江的福建水師,也炮轟了船政局,使磚灰廠、合攏廠、繪事院嚴重損毀;水缸廠、炮廠、輪機廠、鐵廠、拉鐵廠、磚瓦廠、模廠、前學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以后船政局雖得以茍延殘喘,但處于半死不活狀態(tài),到年民國十八年(1929)改名為“馬尾造船所”。
??
抗日戰(zhàn)爭期,1938年春,日寇狂轟馬尾區(qū),1940年,日本飛機又對造船所投彈百余枚,使各廠遭到摧毀性襲擊。翌年,福州淪陷,創(chuàng)辦已八十年的馬尾船政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終于走到了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