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飛行高度在8000米以上,且根據(jù)炸彈投放下落時間和飛機速度計算炸彈爆炸時飛機已經(jīng)到達安全區(qū)域。
兩位飛行員和其機組成員因為有“終結(jié)”戰(zhàn)爭的功勞,所以,都很高壽。先來介紹下
飛行高度在8000米以上,且根據(jù)炸彈投放下落時間和飛機速度計算炸彈爆炸時飛機已經(jīng)到達安全區(qū)域。
兩位飛行員和其機組成員因為有“終結(jié)”戰(zhàn)爭的功勞,所以,都很高壽。先來介紹下這兩位飛行員。二戰(zhàn)時,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兩顆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向廣島投擲原子彈的機組飛行員叫Paul Tibbets(保羅·蒂貝茨)。他所駕駛的B29轟炸機叫“Enola Gay(艾諾拉·蓋伊)”。這個飛機的名字,是取自他母親。他負責扔下的原子彈叫“小男孩”,殺死14萬日本人。
(兩位飛行員照片)
值得慶賀的是蒂貝茨活到了92歲,2007年才去世。老人家三觀也正,他一生從未后悔當年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他堅信那是為盡快結(jié)束殺戮所采取的正確行動。
1945年8月9日,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駕駛的名為“Bockscar”(伯克之車)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向長崎扔下了另一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就是“胖子”?。┧?004年以84歲的高齡過世的,生前也對投放原子彈的事表示“永遠不后悔”。
為了讓機組成功返航,美軍也做了很多準備。1944年9月,美國就組織了15架B29飛機組成的“509大隊”。其任務就是投放一顆“非常大的炸彈”。這個飛行隊先在美國內(nèi)陸沙漠進行訓練,然后又去古巴做跨海飛行訓練。后來,被布置在提尼安島。在島上,509大隊享受最好的后勤保障。不僅有最好的食物,還給他們住的地方安裝了空調(diào)。
飛行大隊訓練的主要任務是精準投彈和急速轉(zhuǎn)彎返航。對于返航訓練,美軍考慮到B29轉(zhuǎn)彎半徑太大,也測算了一個合適的轉(zhuǎn)彎半徑155-159度(不是180度)。之所以要轉(zhuǎn)彎返航,是因為炸彈投出去以后,會隨著慣性照常向前滑行。所以,要盡量讓飛機向與炸彈滑行方向相反的方位飛。而且,還要保證炸彈點在飛機正后方,減輕沖擊波對飛機的傷害。(側(cè)向?qū)χc的話,飛機會被沖擊波吹翻飛機)
除了訓練和后勤,509大隊的15架B29轟炸機也是定制的。這款飛機本是1943年才開始服役,絕對是當時最先進的戰(zhàn)略轟炸機。而為了執(zhí)行這次超級轟炸任務,美軍還讓飛機廠商對飛機進行了改裝:改裝帶氣動艙門的大投彈倉,并安裝重型炸彈掛架;移除了全部防彈裝甲和除尾炮之外的全部自衛(wèi)武器,給飛機瘦身;改進了引擎的燃油噴射和冷卻系統(tǒng),并使用可反轉(zhuǎn)的螺旋槳,提高飛機性能。很大可能,美軍為了應對沖擊波,對這批飛機進行了額外加固。這就是軍事機密了,參戰(zhàn)的這兩架飛機后來就被拆解了?,F(xiàn)在看到的兩架展覽品,都是經(jīng)過修復的。
美軍的訓練其實夠用了。美軍根據(jù)參與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建議,把安全距離定位12.8公里。實際上,當時2萬噸的原子彈最遠的殺傷力在5.6公里左右。(小男孩是1.5萬噸TNT,胖子是2萬噸TNT。)而美軍飛機投彈以后有45秒時間轉(zhuǎn)彎撤離,另外,原子彈45秒爆炸以后,沖擊波(速度未知)抵達飛機還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以B29最高527公里的飛行速度,基本沒問題。
事實也確實如此,美軍飛行員只是感覺轉(zhuǎn)彎時用力太猛。受到第一次沖擊波攻擊時,感到劇烈震動,并沒有受傷。飛行員還聽從隨機科學家的建議,進行了減速,以降低飛機的震動。至于大家最擔心的核輻射,其實也是最不用擔心的。因為,美軍飛的太快,有點輻射也沒事。
其實,按照現(xiàn)在很多軍武愛好者在模擬器上得到的數(shù)據(jù),當時原子彈威力不會像美軍飛行員說的這么大。對于飛行員的描述,我覺得可能有夸張的成分。其目的,就是在夸大原子彈的威力,給后來的“原子彈俱樂部”成員增加心理壓力。
(文|勇戰(zhàn)王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