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為了早日實現(xiàn)共和,清皇室在和國民政府簽下《清皇室優(yōu)待條件》后,宣統(tǒng)帝溥儀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滅亡,溥儀等皇室成員,按約定依然住在偌大的紫禁城中,領(lǐng)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為了早日實現(xiàn)共和,清皇室在和國民政府簽下《清皇室優(yōu)待條件》后,宣統(tǒng)帝溥儀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滅亡,溥儀等皇室成員,按約定依然住在偌大的紫禁城中,領(lǐng)著政府每年400萬的津貼,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
然而,在軍閥混戰(zhàn)的民國時期,紫禁城里也不太平。比如,1917年7月17日,就有飛機在紫禁城上空投彈。而這次事件的背后的指使人,就是才下野不久的國務(wù)總理段祺瑞。
(段祺瑞舊照)
那么,段祺瑞為何竟然要向紫禁城丟炸彈呢?
原來,溥儀雖說是遜帝,在當時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一些滿清遺老們,更是時刻希望他能復辟稱帝。其中,尤以安徽督軍張勛最為積極。
張勛是清朝舊臣,對清王朝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溥儀宣布退位后,為了表示對清皇室的拳拳效忠之心,他甚至禁止手下官兵剪辮子。因此,他的軍隊還得了個外號——辮子軍。
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去世后,北京政府陷入混亂的局面。
軍閥分裂,總統(tǒng)傾軋,張勛意識到這正是復辟的好機會。于是,他暗中聯(lián)絡(luò)了一些滿清遺老們和?;庶h們,著手了復辟的準備工作。
1917年5月,大總統(tǒng)黎元洪和國務(wù)總理段祺瑞,就對德宣戰(zhàn)的問題,意見不合,又互不相讓。惱羞成怒的黎元洪,下令解除段祺瑞的職務(wù)。段祺瑞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刻策反北洋舊部的地方督軍,聯(lián)名示威。在他的鼓動下,大家紛紛宣布獨立,不承認北京政府。
眼看就要成空殼總統(tǒng)的黎元洪,情急之下只得召張勛進京,讓他從中斡旋。
張勛率3000人馬進駐北京,立刻派兵把守火車站、郵電局等重要地方,隨即宣布恢復清王朝。7月1日,在張勛等人的擁立下,12歲的溥儀復辟稱帝,再次坐上了龍椅。
(溥儀舊照)
緊接著,張勛又拿著溥儀賜封的一等公詔書,找到黎元洪,要求他歸還國政,并逼迫他在奏疏上簽字。
黎元洪既不愿交權(quán),又害怕滿清遺老的威脅,索性一跑了之。
這下,張勛認為復辟成功。接著,他以溥儀的名義發(fā)布圣諭,將年號恢復為清朝年號,同時把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龍旗,又恢復清朝官制……當然,張勛沒有忘記給自己加官進爵。
消息傳出后,北京城里頓時亂成了一團。
由于張勛貼出了告示,家家都要掛龍旗。倉促之間,老百姓還真不好找這玩意兒。很多人家為了交差,便以紙糊成龍旗的樣子,掛在家門口,一時間街頭巷尾龍旗招展。
張勛見此,非常高興,連說復辟乃民心所向。
除此外,一些滿清遺老和保皇黨們,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紛紛涌向紫禁城,希望能得到覲見皇帝的機會。
為此,他們翻箱倒柜,尋找長袍馬褂??墒?,滿清都滅亡5年了,誰家還留著那年頭的衣服呢?于是戲裝店和舊衣鋪里的假發(fā)和長袍巴褂,價格直線飆升,還是供不應(yīng)求。
不過,北京城里的鬧劇,并沒有蔓延到全國。畢竟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張勛等人的行為,立刻遭到全國人民的聲討。
(張勛舊照)
在天津的段祺瑞,果斷抓住機會,發(fā)表聲討張勛的通電和檄文,并召集6萬人馬,組成“討逆軍”征討張勛。
段祺瑞的軍隊攻進北京城后,南苑航空學校里反對張勛復辟的師生,也紛紛請愿,要求請戰(zhàn)。
段祺瑞正想給張勛和溥儀施加壓力。見他們情緒高漲,靈機一動,將學校改為臨時空軍指揮部,并于7月17日上午,指派一架飛機攜帶3枚炸彈轟炸紫禁城。
當時的飛機設(shè)備還不成熟。據(jù)文獻記載,飛機以80馬力,低飛于紫禁城的上空,與地面大約為300米。飛機上也沒有投彈器等,揣著炸彈的飛行員,在看到地面目標后,便拿出炸彈,咬開引線,投擲下去,所以根本瞄不準目標物。
盡管如此,炸彈的威力,還是把紫禁城的人,嚇得四處躲避。
據(jù)說溥儀當時就“驚嚇成疾”,立刻給段祺瑞打電話,表示他不做皇帝了,趕緊停手吧。
段祺瑞看效果不錯,于是又派一架飛機去炸張勛的府宅。一枚炸彈正落在張勛家的屋頂上,把屋頂給炸了個大窟窿。張勛一看,嚇得要命,趕緊跑到荷蘭大使館尋求政治避難去了。
一場鬧哄哄的復辟丑劇,就此宣告失敗。
(參考史料:《復辟始末記》《段祺瑞政權(quán):民國史軍閥篇》)
袁世凱病逝之后,黎元洪接任大總統(tǒng),并隨后任命段祺瑞為國務(wù)總理,實行責任內(nèi)閣制,所有命令要內(nèi)閣聯(lián)名簽署才得以生效,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總統(tǒng)的權(quán)力,屬于被架空角色,黎元洪任命段祺瑞,那段祺瑞也要擁護黎元洪,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黎元洪大總統(tǒng)沒有強力的軍力支持,所以不單段祺瑞,就連其部下都看不起黎元洪。
能坐上頭把交椅的人,頭腦又怎么會笨,察言觀色,基本形式分析的能力,黎元洪還是有的,所以“府院之爭”就此展開。
黎元洪自知實力不夠,表面雖然風光,國會支持者眾多,其實論真實實力,他比不了段祺瑞,初期黎元洪并沒有什么話語權(quán),或者說你可以隨便發(fā)表意見,但是有沒有人聽就是另外一碼事了。連黎元洪的秘書都說,老黎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印”,說的通俗點就是蓋章,至于什么文件,什么條款,應(yīng)不應(yīng)該蓋章,那不是他這個被架空的總統(tǒng)應(yīng)該過問的,更別提親自參與。
黎元洪是不不安于現(xiàn)狀的人,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他,與段祺瑞同時看中了秘書長的位子,段祺瑞要安插自己的親信,而黎元洪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也要用自己人,首次交鋒,黎元洪惜敗,徐樹錚上位,并且對黎元洪態(tài)度十分惡劣,要不是段祺瑞,自己的職位搞不好就被黎元洪的親信霸占了,心里當然有不滿情緒。
府院之爭嘛,總統(tǒng)府里不可能只有黎元洪,其他一干人等也都巴巴的盼著權(quán)力上身,如果黎元洪都爬不起來,那別人基本就不需要指望了,所以府院之爭演變?yōu)檎絼萘?,為了避免崩盤,雙方都做出了一定讓步,總統(tǒng)府也有的知情權(quán),拒絕權(quán),復議權(quán)等等,兩下的矛盾這才有所緩和??墒怯捎诟髯圆肯律?,一直紛爭不止。
段祺瑞要解散國會,黎元洪先下手為強,直接將段祺瑞免職,段祺瑞則跑去天津暗中籌謀,一時之間勢同水火,而張勛也是左右搖擺,最后決定保持中立,充當調(diào)停人的角色,目的無非是為了“復辟大業(yè)”,只要能順利進入北京,就可以強逼黎元洪解散國會,他不聽段祺瑞的警告,堅持復辟,結(jié)果地面部隊節(jié)節(jié)敗退,老巢徐州被掏,支持自己的勢力紛紛倒戈。
眼看張勛和滿清遺老們的希望破滅,段祺瑞又適時的從“臨時空軍司令部”調(diào)用一架飛機準備投彈,和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轟炸機不同,段祺瑞調(diào)遣的飛機可沒有那功能,炸彈都屬于高空擲物,力氣活兒,兩手端著炸彈,還要用牙咬下引信,而且因為是超低空飛行,如果用步槍朝天上打,那飛機可是禁不住招呼的,也就炸炸沒什么防備而又非常重要的目標,比如,紫禁城,再比如張勛的宅子。
三顆炸彈分別被投擲在乾清門、御花園、養(yǎng)心殿,乾清門炸死侍衛(wèi)、轎夫各一人,外加一條狗,御花園炸傷太監(jiān)一人,養(yǎng)心殿的炸彈缺乏準頭,直接扔到了皇宮專用的消防大缸里,炸藥沒有被引爆,但即便這樣,一群孤兒寡母的也都被嚇得不輕,溥儀更是被嚇出尿來。
第二架飛機升空,直奔張勛大宅,此次一共投擲兩枚,一枚扔到了屋頂,豪宅直接變危房,另一枚“照例”扔進了魚缸,張勛被嚇得“精神抖擻”,不久后,張勛部又被5萬大軍圍攻,士兵紛紛逃之夭夭,留下一地辮子,帶著辮子跑?還不如直接跪著繳槍,張勛勃然大怒!果斷躲到荷蘭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而溥儀也不甘人后的跑去了英國大使館小住。
在“空軍”配合下,府院之爭最終段祺瑞勝出,黎元洪辭任這毫無懸念,段祺瑞一次逼溥儀退位,第二次是不支持袁世凱稱帝,第三次是就是打垮張勛的復辟部隊,成就“三造共和”美譽,雖是出于私心,但事干的是實事。
寫在后面的話,雖然投擲地點眾說紛紜,但相對地面部隊的大陣仗來說,這都是小事,只屬于戰(zhàn)爭中的一小段插曲,或是一絲點綴,僅此而已,畢竟是A4紙大小的炸藥包,很難造成太大損失,當個趣事聽聽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