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說梅蘭芳去美國演出的趣事。
梅蘭芳從沒到過白人為主流的國家,他之前只去過日本,而日本和中國差別并不太大,梅蘭芳一行人在日本總體還是適應的。
到了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說梅蘭芳去美國演出的趣事。
梅蘭芳從沒到過白人為主流的國家,他之前只去過日本,而日本和中國差別并不太大,梅蘭芳一行人在日本總體還是適應的。
到了美國,就和在中國完全不同了。
因為文化習俗上的差異,梅蘭芳他們在美國期間鬧出不少笑話來。
在開往紐約的火車上的一次午餐,梅蘭芳等4人圍坐一桌。
白人侍者問﹕諸位先生,吃什么菜?
梅蘭芳看不懂英文的菜單,就說:我吃牛排吧。
其余幾個人也不知道如何點菜,也趕忙說:那么我們都要一樣的,豈不省事 ,不用再點菜了!
誰知4份分量超足的牛排端上來,就將偌大的桌面完全擺滿了。
原來美國牛排跟中國牛排不同。
上海人北平人吃的牛排,一般是很小的一塊。
因為中國人以吃素為主,一次吃不了這么多的肉,吃這樣一塊也絕對可以飽了。
而美國人飲食是吃肉為主,他們在當時做一份牛排要用一磅半生肉(約0.7公斤)。
梅蘭芳他們這些京劇演員,平時為了控制身段一般不怎么吃肉。在中國的時候,梅蘭芳怕是一二周也吃不到二兩肉。
見4塊巨大的牛排端上桌,梅蘭芳四個人面面相覷。
梅最后說﹕這簡直是動物園里喂老虎的東西了。
其他3個人都哈哈大笑, 結(jié)果4人總共只吃光了一份,其余3份都剩下了。
在紐約演的最后一場也有有趣的事情發(fā)生。
最后謝幕時有老外觀眾提出,今后不再有機會看梅蘭芳演戲了﹐是不是能讓大家跟梅蘭芳握握手,表示他們對梅的告別?
梅蘭芳覺得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就痛快的答應了!
于是,他們在臺上擺了兩張桌子,梅蘭芳在桌子里面,觀眾排著隊上臺來,從桌子外面一次走過走,邊走邊與梅蘭芳握手。
本來以為這幾百名觀眾,最多握個20,30分鐘就應該結(jié)束了??墒俏帐殖掷m(xù)幾十分鐘,卻不見觀眾減少,還是有許多人擠在那里排隊。
梅蘭芳他們很納悶,認真的觀察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很多老外握過一次手,立刻下去繼續(xù)排隊,又上來握一次。
此次雖然受到如此轟動,不過梅蘭芳的美國之行卻并沒有豐厚的收入,甚至還虧了本。
蔣介石奇聞軼事。老蔣一生都是謎,直到死也是如此。有誰能說他只是死于衰老,沒有政治上接連失敗原因?其死后留下份充滿疑竇、有人認為無效遺囑。離奇的是蔣棺材里到底放了幾本書、哪些書,至今仍是個謎。
上世紀70年代,蔣介石疾病纏身,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去醫(yī)院途中又發(fā)生車禍,發(fā)燒持續(xù)不退。蔣自感將不久于人世,便口授遺囑,安排后事。
: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fā)表了著名的《中美上海聯(lián)合公報》。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關系正常化。與此同時,臺灣蔣政權(quán)昔日的友邦盟國紛紛與之斷交。
此時的老蔣,則已風燭殘年,雪上加霜,死神步步逼近。雖85高齡仍不愿退出歷史舞臺。72年他與副總統(tǒng)嚴家淦宣誓就職都已顯露端倪。不知何原因,正實況轉(zhuǎn)播時,電視屏幕上突然出現(xiàn)了“大哥不好了…的漢字對白字幕。
正如清末宣統(tǒng)帝登基時,攝政王載淳哄騙3歲寶貝兒子說“快了!快了!快完了!“預示清王朝將壽終正寢一樣。這不祥征兆,使蔣本人也預感到什么,直說:“觸霉頭!觸霉頭!上蒼有眼,蔣氣數(shù)己盡。
::1975年4月5日清明節(jié)。這是中國人祭祖掃墓、悼念亡靈的日子。病入膏肓的蔣介石未能逃過這一劫。
據(jù)說,4月5日早晨,臺灣晴空萬里,但到蔣去世時,臺北上空卻正好雷雨交加,大雨傾盆。臺灣民間傳說,蔣之靈魂乘風雷升空,應天主之召而去。讓人聯(lián)想引發(fā)巧合話題。
然而歌頌也罷,詛咒也好,蔣介石死于清明節(jié),亦預示著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