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抗戰(zhàn)前國民黨就通過進口德國武器裝備組建德械師,國民黨從德國進口武器裝備所需資金主要用鎢礦砂,錫,銻,桐油等物資支付.1937年7月抗戰(zhàn)爆發(fā),國民黨加大了德國武器的訂貨量.在
抗戰(zhàn)前國民黨就通過進口德國武器裝備組建德械師,國民黨從德國進口武器裝備所需資金主要用鎢礦砂,錫,銻,桐油等物資支付.1937年7月抗戰(zhàn)爆發(fā),國民黨加大了德國武器的訂貨量.在日本的強烈抗議下,1938年5月德國宣布停止對中國出口武器,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份運抵中國.從抗戰(zhàn)爆發(fā)到德國停止供貨為止,國民黨從德國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12架,105毫米榴彈炮36門,迫擊炮800門,37毫米戰(zhàn)防炮500門,13.2毫米高射機槍300挺,機槍1萬挺,步槍5000支,駁殼槍2萬支,手槍4400支;150毫米炮彈6000發(fā),105毫米炮彈3.6萬發(fā),迫擊炮彈190萬發(fā),37毫米炮彈50萬發(fā),子彈1.6億發(fā).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1937年8月21日,國民黨與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便開始以貸款的形式向國民黨提供武器裝備,貸款由中國用礦產和農產品償還.蘇聯對國民黨的武器供應持續(xù)到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在這將近4年時間里國民黨從蘇聯進口的武器裝備包括:飛機885架,坦克82輛,汽車1540輛,115毫米榴彈炮80門,76毫米野炮160門,76毫米山炮50門,高射炮270門,45毫米戰(zhàn)防炮50門,37毫米戰(zhàn)防炮380門,航空機槍120挺,重機槍1300挺,輕機槍5300挺,步槍5萬支,沖鋒槍3000支;航空炸彈3.11萬顆,115毫米炮彈12.68萬發(fā),76毫米炮彈16萬發(fā),45毫米炮彈7.5萬發(fā),37毫米炮彈61萬發(fā),高射炮彈31.44萬發(fā),子彈1.84億發(fā).(中國向蘇聯支付的物資包括:鎢礦砂31177噸,錫13162噸,銻10892噸,鋅600噸,汞560噸,鉍18噸,茶葉30293噸,生絲309噸,羊皮223萬張,羊毛14300噸,豬鬃6340噸,桐油8868噸)
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空軍裝備的美制“霍克-Ⅲ”戰(zhàn)斗機.“霍克-Ⅲ”是美國寇蒂斯公司研制的一種專供出口的戰(zhàn)斗機,其前身是該公司為美國海軍開發(fā)的BF2C-1“蒼鷹”戰(zhàn)斗機。美國海軍僅使用了幾個月,就嫌該機性能不佳而將其全數退役了??箲?zhàn)爆發(fā)后國民黨還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口了一些武器裝備(到貨量)
從英國進口:飛機36架,子彈1667萬發(fā)
從法國進口:飛機24架
從意大利進口:裝甲車101輛
從比利時進口:步槍5.4萬支,子彈3867萬發(fā)
從捷克進口:輕機槍1829挺,步槍5000支,子彈2600萬發(fā)
從瑞典進口:子彈1.18億發(fā)
從匈牙利進口:子彈1500萬發(fā)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從美國得到的武器裝備的粗略數字:飛機1394架(包括美國駐華空軍的飛機),坦克108輛,裝甲車36輛,汽車約2萬輛,15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約200門,75毫米野炮約100門,75毫米山炮約500門,37毫米戰(zhàn)防炮約300門,迫擊炮約2000門,火箭筒1030支,噴火器約150支,槍榴筒約6000支,14毫米戰(zhàn)防槍1269支,重機槍約1500挺,輕機槍約8000挺,步槍約15萬支,沖鋒槍約3萬支,手槍約3600支;各類炮彈約220萬發(fā),火箭彈約6萬發(fā),子彈約7億發(fā).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的武器彈藥生產情況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黨兵器工業(yè)進行了內遷重組,大部分兵工廠集中到了重慶.受重工業(yè)基礎的制約,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的兵器工業(yè)并無太大發(fā)展,但還是生產出了不少的輕武器和彈藥.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步槍約50萬支,輕機槍約4萬挺,重機槍約2萬挺,槍榴筒約6萬支,擲彈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門,37毫米戰(zhàn)防炮94門,60毫米迫擊炮約5000門,82毫米迫擊炮約7500門,120毫米迫擊炮約60門;子彈約11億發(fā),手榴彈約2700萬個,槍榴彈約450萬個,擲彈筒榴彈約150萬個,迫擊炮彈約550萬發(fā),75毫米山野炮彈約42萬發(fā),20毫米高射炮彈約52萬發(fā),航空炸彈約3000噸,地雷約80萬。抗日戰(zhàn)場民兵、武工隊常用冷兵器近戰(zhàn)格斗武器。后來裝備國民黨29軍。八路軍騎兵。可以與日本武士刀相媲美。
在這里順便說一下抗戰(zhàn)時期共產黨的兵工生產情況.抗戰(zhàn)時期共產黨的兵器工業(yè)規(guī)模小,設備簡陋,原材料奇缺,因而武器彈藥產量很少.抗戰(zhàn)期間共產黨的兵工廠累計生產:長短槍11046支,機槍33挺,擲彈筒4155支,槍榴筒2196支,迫擊炮908門;子彈779萬發(fā),手榴彈447萬個,擲彈筒榴彈37.7萬個,槍榴彈32萬個,迫擊炮彈28.4萬發(fā),地雷19.2萬個.
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于其槍套是一個木盒, 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也有盒子炮, 也稱駁殼槍。 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步槍有3種:漢陽式,中正式和仿日本38式.
1928年太原兵工廠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槍.抗戰(zhàn)期間太原兵工廠西遷后生產了少量38式步槍,總產量約1萬支.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生產的步槍主要是漢陽式和中正式.
在中國一向被俗稱”三八大蓋,由于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zhàn)結束(日本戰(zhàn)?。昧苏?0年。配有單刃刺刀,刀長500毫米,可裝在槍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進行劈殺。
漢陽式:仿德國1888年式毛瑟步槍,1944年停產,該槍的主要生產者為位于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同時,因前期進口的德國產1888式步槍采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國內前期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長式槍管套筒,故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是中國戰(zhàn)爭史的一個傳奇的神話。
正式步槍為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中正式步槍,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正式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后來逐漸取代漢陽八八式步槍,因蔣中正而得名。其刺刀較長,僅刀身部分就比1924年式毛瑟步槍的刺刀的全長還長,刺刀與槍管的聯接也更為牢固中正式:仿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1935年在鞏縣兵工廠開始生產.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步槍約50萬支,歷年產量如下.
1937年:漢陽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計60000支
1938年:漢陽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計50000支
1939年:漢陽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計71500支
1940年:漢陽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計74414支
1941年:漢陽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計38500支
1942年:漢陽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計63600支
1943年:漢陽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計67100支
1944年:漢陽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計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于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于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箲?zhàn)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有兩種:仿瑞士啟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仿瑞士啟拉利式輕機槍于1939年停產,從抗戰(zhàn)爆發(fā)至1939年停產共生產約1900挺.
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種輕機槍。中國自從二十年代開始購買和仿制ZB-26輕機槍以后(在中國被通稱為捷克式輕機槍),ZB-26輕機槍很快成為從中央軍到各派軍閥軍隊中步兵班排的絕對的火力支柱。該槍彈匣位于槍身上方,在國產戰(zhàn)爭題材的影視劇中經常見到這種機槍.1927年ZB26式輕機槍開始進入中國,到抗戰(zhàn)爆發(fā)時國民黨已有多家兵工廠在仿制生產這種機槍。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輕機槍約4萬挺,歷年產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啟拉利式1600挺,合計3600挺
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啟拉利式342挺,合計1234挺
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馬克沁機槍結構復雜,采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后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zhàn)爭中曾被普遍使用。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箲?zhàn)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的重機槍有兩種:24式和30節(jié)式。
24式重機槍:1888-1924年,金陵兵工廠仿制過多種版本的馬克沁式重機槍.1934年德國向國民黨贈送MG08馬克沁式重機槍的圖紙,由金陵兵工廠進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為24(民國24年)式重機槍.
30節(jié)重機槍:1921年10月10日漢陽兵工廠仿制成功美國勃朗寧M1917式重機槍(口徑改為7.92毫米),正好是民國10年10月10日,顧命名為30節(jié).抗戰(zhàn)爆發(fā)后由于兵工廠搬遷等原因,30節(jié)重機槍的生產幾度中斷.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重機槍約2萬挺,歷年產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節(jié)式514挺,合計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節(jié)式520挺,合計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節(jié)式310挺,合計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節(jié)式260挺,合計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節(jié)式1737挺,合計4800挺
1934年漢陽兵工廠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擲彈筒,但產量很少沒有正式裝備部隊.1938年底已遷往重慶的陜西第一兵工廠籌備處在大正10年式擲彈筒的基礎上改進試制出新的擲彈筒,命名為27(民國27年)式擲彈筒,開始大量生產.擲彈筒可以看作是一種輕型簡易迫擊炮,口徑一般為50毫米,和迫擊炮相比省去了瞄準具和支架.由于沒有瞄準具,只有經驗豐富的士兵才能精確射擊.1944年隨著60毫米迫擊炮的大量裝備,國民黨停止了擲彈筒的生產,累計生產40909支.擲彈筒榴彈的停產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計生產擲彈筒榴彈約150萬個.
擲彈筒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二戰(zhàn)中的納粹德國和日本軍隊,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占編制。在實戰(zhàn)中,日軍往往把毒氣彈和榴彈混合使用,給中國抗日軍民造成很大的殺傷。中國軍隊繳獲擲彈筒后加以仿制,因根據地條件限制,無法給拋射筒刻上膛線,因此采用滑膛結構,為了不影響射程,拋射筒加長至400毫米??谷諔?zhàn)爭期間,中國軍隊曾大量仿制這種擲彈筒,給日軍造成殺傷。槍榴筒的生產情況與擲彈筒相似,雖然抗戰(zhàn)前便開始生產,但產量很少.1939年國民黨兵工廠研制成功新的槍榴筒和槍榴彈,命名為28式槍榴筒和28式槍榴彈,與中正式步槍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計生產槍榴筒約6萬支,槍榴彈約450萬個.
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國民黨兵工廠能夠生產82毫米迫擊炮和150毫米迫擊炮.抗戰(zhàn)爆發(fā)后由于鋼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擊炮的生產,82毫米迫擊炮的生產繼續(xù)了下去.1940年國民黨兵工廠將庫存的廢舊150毫米迫擊炮進行翻新改造,口徑改為152毫米,命名為29式150迫擊炮,翻造工作持續(xù)到1944年,具體數量不詳.1942年國民黨兵工廠參照法國造60毫米迫擊炮,試制出31式60毫米迫擊炮.1944年國民黨兵工廠參照法國造120毫米迫擊炮,試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開始生產,當年生產94門.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60毫米迫擊炮約5000門,82毫米迫擊炮約7500門,120毫米迫擊炮約60門.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迫擊炮彈約550萬發(fā),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彈.1944年迫擊炮彈產量110萬發(fā),為戰(zhàn)時最高峰.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兵工廠歷年迫擊炮產量如下
1937年:82毫米迫擊炮710門
1938年:82毫米迫擊炮1136門
1939年:82毫米迫擊炮960門
1940年:82毫米迫擊炮500門
1941年:82毫米迫擊炮760門
1942年:82毫米迫擊炮1381門,60毫米迫擊炮200門
1943年:82毫米迫擊炮1140門,60毫米迫擊炮1100門
1944年:82毫米迫擊炮1084門,60毫米迫擊炮2000門
1945年:82毫米迫擊炮500門,60毫米迫擊炮2870門,120毫米迫擊炮94門
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國民黨的兵工廠可以生產山野炮和榴彈炮,不過產量很少.抗戰(zhàn)爆發(fā)后由于鋼材短缺,干脆放棄了山野炮和榴彈炮的生產,集中力量生產需要材料較少的迫擊炮.75毫米山野炮雖然停產了,但由于此前國民黨軍隊已經裝備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彈的生產仍然繼續(xù)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75毫米山野炮彈約42萬發(fā),最高年產量接近12萬發(fā)(1943年).
1938年5月國民黨兵工廠決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戰(zhàn)防炮,向德國定購所需技術資料,機器設備和鋼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貨較晚而耽誤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為30式37毫米戰(zhàn)防炮,生產了94門后因鋼材用完而被迫停產.1941年國民黨兵工廠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彈,使用進口原材料生產,1943年因原材料供應中斷而停產,累計生產約52萬發(fā).1944年國民黨兵工廠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門.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fā),平均每年1.3-1.4億發(fā),而戰(zhàn)前的1936年子彈產量1.28億發(fā),由此可以看出,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子彈生產能力基本沒有增長.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黨手榴彈產量有較大增長,1941年手榴彈產量505萬個,達到戰(zhàn)時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手榴彈約2700萬個.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兵工廠生產5-500公斤各種規(guī)格的航空炸彈.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計生產航空炸彈約3000噸.
抗戰(zhàn)爆發(fā)后為了防御日軍進攻,國民黨需要大量的地雷,為此建設了專門的地雷生產線,地雷產量大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計生產地雷約8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