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二戰(zhàn)時期蘇聯和德國曾經是一伙?這是真的。那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二戰(zhàn)時期蘇聯和德國的媾和是自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開始直至1941年6月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zhàn)時期蘇聯和德國曾經是一伙?這是真的。那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二戰(zhàn)時期蘇聯和德國的媾和是自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開始直至1941年6月巴巴羅薩計劃實施,德國撕毀條約進攻蘇聯為止,歷時669天。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初衷,在德國方面看,是因為希特勒計劃在1939年9月攻擊波蘭,因此指示外長里賓特洛甫在8月23日前往蘇聯,希特勒更指示里賓特洛甫接受蘇聯的所有條件,以避免攻擊波蘭時兩面受襲。在蘇聯方面來看,則是下述原因: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軍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向英法提出了建議: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規(guī)模的具體協議。然而,談判毫無結果。8月19日斯大林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戰(zhàn)爭還是和平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同法、英簽訂互助條約,德國將放棄波蘭而開始尋求接近西方大國的辦法。那么戰(zhàn)爭可以避免,但后來的事態(tài)發(fā)展對蘇聯十分危險。如果我們接受德國建議,德國當然會進攻波蘭,英、法勢必干涉......那我們參戰(zhàn)就對我們有利了……我們應該接受德國的建議并禮貌地把英法代表團打發(fā)回去。波蘭的亡國將是我們得到的第一個大好處。(原載《新世界》雜志1994年第2期第230~237頁,《二十世紀俄國史》第2卷第9頁)英法同意了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拒絕蘇聯提出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5月到8月間,希特勒一再通過外長里賓特洛甫向蘇聯表示德國無意侵蘇希望改善彼此關系。因為希特勒已決定侵略波蘭,他得知莫斯科正在舉行英、法、蘇三國談判,深感憂慮。5月,日本在遠東地區(qū)挑起“諾門坎事件”,向蘇聯發(fā)動進攻,而德、日兩個法西斯國家又在談判結成軍事同盟,蘇聯有腹背受敵的現實危險。所以延至1939年8月2日,當希特勒直接電告斯大林,要求蘇德會談簽約。早已對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相當不滿的蘇聯,遂答應了這一請求。 那么,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后這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1939年9月1日清晨,德軍正式對波蘭發(fā)動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式開始。9月17日蘇軍穿過蘇波邊界進入東波蘭,兩天后,蘇聯與德國人會師在波蘭,蘇聯僅用10天的時間就占領了波蘭東部并將其并入蘇聯。9月27日,蘇德兩國共同占領了波蘭。命運多桀的波蘭再一次亡國。其中,德國占領波蘭的土地27000平方哩,2200萬人口;蘇聯占領區(qū)的人口約1300萬,占領區(qū)面積77000平方哩土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歐洲最大國家之一的波蘭就被德國和蘇聯東西夾擊,被法西斯德國和列寧主義和國際主義的蘇聯瓜分了。 自蘇聯從波蘭獲得大片土地,與希特勒一起輕松滅亡了一個國家,一下子吊起了胃口,又向芬蘭提出了割讓卡累利阿地區(qū)的領土要求,芬蘭雖然是小國,但是仍然拒絕了蘇聯的無恥要求。于是1939年11月30日,蘇聯在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聲明斷絕蘇芬外交關系之后進攻芬蘭,史稱冬季戰(zhàn)爭(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鑒于蘇聯的侵略行徑,國際聯盟將蘇聯開除出局。但是,弱小的芬蘭終于不敵強大的蘇聯,冬季戰(zhàn)爭最后的結果是芬蘭割讓佩薩莫地區(qū),維堡港口等地區(qū)給蘇聯,當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后,芬蘭為收復領土加入了德國一方對蘇聯作戰(zhàn),史稱(冬季戰(zhàn)爭)續(xù)戰(zhàn)(1941-1944),當然,此為后話。 1 940年6月,蘇聯提出對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進行政府改組和讓蘇軍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7月,三國成立蘇維埃政權并加入蘇聯。隨后,蘇軍占領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后記:近年來,波蘭和愛沙尼亞把蘇軍烈士紀念碑從市中心遷移到蘇軍墓地。俄羅斯提出抗議,認為無視蘇軍解放當地的功勛;當地人民則認為,蘇軍侵略了本國。蘇聯是解放者還是侵略者?已經很清楚了。)1941年,蘇聯又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同時又發(fā)表了共同宣言。共同宣言規(guī)定,“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圣不可侵犯性?!倍娝苤氖?,外蒙與滿洲國本為當時之中國主權領土。 德國方面,1939年占領波蘭后。又于1940年相繼對丹麥、挪威作戰(zhàn),同年5月10日,入侵法國、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等歐洲國家,同年6月在法國戰(zhàn)役即將結束的最后幾天,蘇聯也強行并吞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家,同時也吞并了羅馬尼亞具有爭議性的巴撒拉比亞地區(qū)。與此同時,納粹德國也和蘇聯在政治與經濟合作上逐漸陷入僵局,這使得德國和蘇聯開始為彼此交戰(zhàn)進行準備。 綜上,以上史實說明:德國和蘇聯是二戰(zhàn)中兩大邪惡政權,排名不分先后,其暫時媾和僅為瓜分世界,并為獨自稱霸做準備。只是由于蘇德在瓜分歐洲的過程中嫌隙漸大才最后翻臉,德國所以被定性為反角并被史書批臭踏上一萬只腳僅僅因其是戰(zhàn)爭發(fā)動者且戰(zhàn)敗無力為自己辯駁,而蘇聯是在充當侵略幫兇過程中一不留神被同伙背后一刀,于是反水與盟國站在一起迎來了最后勝利,這才有了現在的溢美之辭。話說回來,論腹黑卑劣,蘇聯不比德國好那么一點,現在已有證據說明在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爆發(fā)時,蘇聯紅軍其實已經展開部署,在為稍后進攻德國做著準備,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在許多人眼里,1945年以前的蘇聯和德國是戰(zhàn)場上的仇敵。納粹德軍的入侵奪走了2700萬蘇聯公民的性命,而蘇聯紅軍正是踩在第三帝國的廢墟上宣告一個強國時代的到來。不過你可否知道,就在這些血淋淋的歷史中卻隱含著一個重大的秘密――德國和蘇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了20余年的軍事合作。近日,俄羅斯《時間報》、《軍事歷史研究》等刊物向外界披露了這中間的諸多細節(jié)。 列寧號召向德國學習俄羅斯歷史學家羅曼諾夫經過大量研究后發(fā)現,1917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為了擺脫協約國兩面夾擊的困境,曾密令德軍總參謀部實施“托爾計劃”,用一列專列將流亡瑞士的俄國革命者列寧送到里加,希望通過布爾什維克的革命運動,給同樣危機四伏的沙俄以致命一擊,迫使其退出戰(zhàn)爭。據擋案披露,列寧一行在經過德軍占領的波蘭時得到了一切方便,但共產主義者并不相信德皇的善意,而是希望利用帝國主義的矛盾來進行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寧要求蘇俄人民學習德意志民族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卓越的組織管理優(yōu)點,他不斷在演講中說:“我們要學習德國人的紀律性,否則我們的民族終將被奴役被滅絕?!绷袑幷J為,德國的純理性思想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列寧不僅要求身邊的戰(zhàn)友和群眾學習德國―普魯士精神,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關于這一點,當時負責軍事和肅反工作的斯大林、捷爾任斯基都有深刻印象。 蘇俄向德國學習的熱潮在1918年遇到了寒流。德國并沒想到俄國十月革命會取得勝利,出于極端階級仇恨,50萬德軍向蘇俄發(fā)起猛烈進攻,妄圖把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里。為鞏固政權,列寧背負出賣無產階級利益的指責,甚至被懷疑是德國間諜,堅持與德國達成割地賠款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約》,及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列寧向反對和約的戰(zhàn)友解釋說,1805年普魯士因耶拿一戰(zhàn)慘敗而被拿破侖征服,不過德國人沒有感情用事,他們被迫簽署了更加屈辱的和約,之后臥薪嘗膽,終于在1815年通過滑鐵盧一戰(zhàn)復國。昨天的普魯士正是今天蘇俄應該學習的榜樣。不出列寧所料,德國帶給蘇俄的屈辱沒有持續(xù)一年便因德國戰(zhàn)敗而結束。在沙俄和德意志帝國廢墟上出現的新國家波蘭改變了蘇俄與德國的矛盾性質??駸岬牟ㄌm民族主義者畢蘇茨基元帥依靠協約國的幫助,不僅使德國土地里西亞劃歸波蘭,而且參加了1920年武裝干涉蘇俄的戰(zhàn)爭,并在華沙城下重創(chuàng)紅軍,迫使蘇俄割讓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這樣夾在德蘇大國之間的波蘭無意間拉近了德蘇關系。 蘇德在拉巴洛聯手 到1920年,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擊退了協約國三次武裝干涉,粉碎了國內白衛(wèi)軍的瘋狂進攻,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一輪軍事對抗中贏得勝利。與此同時,蘇俄期望十月革命的火種在短期內燃遍全歐洲,但隨著德國11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敗,使蘇俄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出現了某種均勢,結果雙方都不得不面對現實,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關系由軍事對抗向和平共處發(fā)生過度。于是1922年,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在意大利熱那亞召開一次討論“復興歐洲經濟問題”的國際會議,會議首次邀請?zhí)K俄和戰(zhàn)敗國德國參加。 蘇德兩國在接到與會邀請后都十分重視。列寧原計劃自任團長出席會議,因工作、健康和安全等原因未能如愿,但列寧向會議說明:“代表團的組成及擁有最廣泛的全權和列寧本人參加完全一樣。”會前,列寧囑托蘇俄代表團團長、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不是以共產黨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到熱那亞去?!鲇欣谖覀兊纳?,特別是爭取與德國實現關系上的突破?!倍幱谖含敼埠蛧鴷r期的德國也急切改變自己“國際棄兒”的環(huán)境,派遣有“日爾曼形象代言人”之稱的著名外交家,外交部長馮?拉特瑙伯爵率團參加,力爭有所突破。 1922年4月10日,熱那亞會議在意大利外長的主持下召開。有關國家根據事先統一的口徑,向蘇俄提出償還沙皇債務的苛刻要求。蘇俄針鋒相對提出反建議,會議陷于僵局。會議進行到4月15日時,同樣因提出修改凡爾賽和約遭到拒絕的德國代表團深感受到冷遇與壓制,于是向蘇俄代表團探詢是否愿意在會外單獨同德國舉行雙邊會談。當齊切林知道這一消息時已是深夜,馬上開會作出決定:利用德國代表團在協約國與蘇俄之間搖擺不定,并開始把希望轉向蘇俄的時刻,發(fā)動一次外交突襲。4月16日凌晨1時15分,齊切林打電話將拉特瑙伯爵從睡夢中叫醒,邀請德方當天上午11時到熱那亞郊區(qū)拉巴洛舉行雙邊談判,并特意說明這天是星期日,蘇俄代表團才能抽出時間,否則是無法安排的。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迫使全體德國代表立即召開一個“睡夜會議”,期間德國代表曾兩次打電話給英國代表團,但均因英國外交官員都在熟睡之中,無法得到回音。5時整,德國代表團通知蘇俄代表“依約赴會”。幾小時以后,德國代表團坐上汽車,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反對電話才姍姍而來,拉特瑙伯爵說:“酒已倒出,就應當喝下去?!彼掀囍北祭吐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