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鈞官窯址博物館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東環(huán)路北段,是一座用來展示鈞瓷文化的專業(yè)博物館。鈞窯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時期在北方形成了龐大的鈞窯系,影響波
1、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鈞官窯址博物館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東環(huán)路北段,是一座用來展示鈞瓷文化的專業(yè)博物館。鈞窯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時期在北方形成了龐大的鈞窯系,影響波及今河南境內諸窯及河北、山西、內蒙等省。
禹州鈞臺鈞窯在北宋徽宗時期被宮廷壟斷為官辦窯場,制作不惜工本。鈞官窯瓷器胎質細膩,堅實致密;造型典雅、端莊古樸;釉色瑩潤,五彩繽紛,尤以多種窯變?yōu)槠渌G口產品所不及。宋代鈞窯首先創(chuàng)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創(chuàng)造性成功燒造出銅紅釉,產生出美妙絕倫的窯變釉色,打破歷史上單一釉色格局,極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效果,在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許昌大鴻寨。位于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的坷垃垛,在這三峰的懷抱里,自西向東有水簾洞,金龜出海、雄雞峰、觀音石等30余處景觀,這些景點或高懸于峭壁上,或掩映于森林之間,或盤踞于溝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巔.置身于其間,移步換景,變幻莫測,令人游興盎然.大鴻寨山位于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
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大鴻寨主峰雄偉,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
3、禹州森林植物園。位于華夏第一都——禹州城區(qū)東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北靠河南省會鄭州,南通煤城平頂山,東依北宋古都開封,西達牡丹之鄉(xiāng)洛陽,緊鄰豫01線(鄭州——南陽公路),距新鄭國際機場4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禹州森林植物園占地面積3200畝,匯集國內外各類樹種、變種千余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qū),3個景觀帶,百余景點。9個景區(qū)即:門區(qū)、引種林區(qū)、常青林區(qū)、色葉林區(qū)、百果林區(qū)、百藥苑區(qū)、百花林區(qū)、觀光苗圃區(qū)、文化娛樂中心區(qū)。
三個景觀帶為:溪柳融夢、花溪澤芳、玉溪瀟徑??纱禾し疾?,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冬賞百梅,看雪花之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既有江南園林,又有北國風光;既有中原風貌,又有禹州特色;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既有古代風韻,又有現(xiàn)代氣息。是以山林野趣為主體,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研科普、生產示范、會務接待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生態(tài)型森林植。
4、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宣和陶瓷博物館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是經河南省文物局批準,禹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冊登記的許昌市首家民辦陶瓷博物館。以保護和傳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為己任,以保存、展示與介紹歷史文物,吸收和宣揚古今文化藝術的精髓為宗旨,向公眾全面系統(tǒng)地展示了中國古陶瓷發(fā)展史及禹州陶瓷發(fā)展史,弘揚禹州燦爛的文化,致力于文化領域的開拓與發(fā)展。并且在釉色配方和制作方面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竭力打造出具有強烈感召力的鈞瓷藝術珍品,深受廣大鈞瓷愛好者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位處華夏腹地穎水河畔,凝聚中原文化的深厚積淀,匯集成館,力求全面再現(xiàn)潁川古郡曾經的輝煌與純真大美。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分五個展廳。藏品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各個時期的古代藝術品,尤其唐、宋、元時期的古陶瓷藝術品最為豐富,五大名窯、八大窯系均有涉及,另有石刻、書畫、雜項等多個門類。
5、金鼎鈞窯。位于神垕鎮(zhèn)鈞瓷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是一個集鈞瓷研發(fā)制作、展示銷售、參觀體驗、文化交流于一體的藝術場館。金鼎鈞窯創(chuàng)建于2009年,固定資產2100萬元。公司擁有員工88人,省級藝術大師2人,專業(yè)技術人員46人。金鼎鈞窯以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為宗旨,弘揚、傳播鈞瓷文化為目的,堅持固本創(chuàng)新理念,走個性化企業(yè)之路。
在造型設計以及工藝上精益求精,納千年傳統(tǒng)技藝,匯現(xiàn)代美學情趣,多件作品都得到了鈞瓷界以及工藝美術界權威人士的認可以及好評。其中作品“石榴瓶”、“乾坤鼎”、“菊花瓶”等榮獲金獎,作品“雙龍罐”、“出戟尊”參展鈞瓷文化香港行活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6、瓦店遺址。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火龍鎮(zhèn)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臺地上,潁河由遺址的北面、東面轉而向東南流去。該遺址是1979年發(fā)現(xiàn)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進行了5次較大規(guī)模的考古調查與發(fā)掘,發(fā)掘面積700余平方米,獲得了重要收獲。
遺址主要包含有龍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遺存,并以晚期遺存為主。文化層堆積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處達4米,內涵豐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甕、刻槽盆、豆、圈足盤、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鳥、玉璧、玉鏟等,并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房基、灰溝、奠基坑、窖穴等遺跡。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是目前河南境內最為精致的龍山文化時期代表性器物?;铱訑?shù)十座,依口部形狀可分為圓形、橢圓形、圓角長方形、不規(guī)則形等。其中圓形坑根據(jù)其結構可以分為袋狀和筒狀兩種。
7、鈞臺鈞窯遺址。位于河南省禹縣境內。鈞窯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因為以縣城內的鈞臺及八卦洞一帶窯址所產品質最高,故統(tǒng)稱為“鈞窯”。1951年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里先生在此發(fā)現(xiàn)一批窯址,1962年該院又對此處進行考古調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館在禹縣鈞臺、八卦洞對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證明此窯在北宋徽宗時期最為興盛,是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
窯址的分布面積十分廣闊,達30多萬平方米,瓷窯排列密集,堆積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達2米以上。鈞臺窯址應是一處官營的手工業(yè)作坊,共發(fā)現(xiàn)11座窯爐及作坊、灰坑等遺跡。窯爐排列一線,作坊位于正中,從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窯到燒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續(xù)進行。瓷窯爐是從半側焰式陶窯爐發(fā)展而來的,為就地挖筑的半地穴式土壁窯,一般是單火膛,只發(fā)現(xiàn)一座雙火膛。窯爐的結構及裝燒方式便于控制火候,使溫度達到1200度。瓷器的種類繁多,既有鈞瓷、汝瓷、影青瓷,又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
8、扒村窯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區(qū)北13公里的扒村。扒村窯址屬民間窯址,有宋代墨瓷遺址之稱。扒村窯遺址,東起龍母奶奶廟,西至虎頭山下,南起花果崗坳,北到扒村村北,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約近百萬平方米,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窯遺址。
出土的資器瓷片品種造型繁多,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產品多為白底黑花,次為翠青地繪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禹州的古窯遺址多達一百四十多處,是河南省古窯址最多的縣。但在《禹縣志》上列出具體村名者,僅有神垕鎮(zhèn)和扒村。前一個窯址,就是以燒鈞瓷為主,素以“鈞都”之稱聞名遐邇的神垕鎮(zhèn)。古東張鎮(zhèn)的扒村,便是以“白地黑花瓷”為主,磁州窯系中的明珠——扒村窯。磁州窯是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為最多、最早,禹州市扒村窯規(guī)模最大,制作最精。
9、禹州禹王鎖蛟井。位于禹州市城內古鈞臺南街中段東側,清朝末年被人覆蓋,現(xiàn)經過整理修飾,已恢復其原貌。 禹王鎖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歌頌英雄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四千多年前的帝堯之時,洪水泛濫,山嶺被圍,毀滅了無數(shù)美麗、富饒的田園農舍。帝堯讓鯨之子禹接繼父業(yè)治理洪水。大禹歷經13年,觀察各地水情,頂風冒雨,日夜不懈,親自持木耜和人民一起與洪水搏斗。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盡艱辛,終于疏通五湖三江,導洪水入江海,平息了水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 相傳洪水泛濫是蛟作怪,禹決心除掉這個兇猛的水獸。他到處尋找蛟的蹤跡,得知蛟屬牛形,鱗甲滿身,四只兇爪,吼叫如雷,藏于水中,出現(xiàn)于夏秋之交。
10、禹州龍虎山風景區(qū)。龍虎山位于禹州市無梁鎮(zhèn)境內,主峰老山坪(老官山,明代叫做鈞州明山),又稱太白山,屬具茨山脈,景區(qū)面積達350萬平方米。站在太白嶺上遠望,東南方向是廣袤無垠的豫東平原,左右兩側,山崗逶迤起伏,猶如大鵬展翅,右側是山巔人稱“太虎石”。
山上有各具特色的龍磨、公雞嘴、母雞嘴、龍炸窩、玉皇洗臉池、虎歇洞、太虎石、古槐樹、山泉樹、月彎水庫等自然景觀。由于龍虎山的地形地勢非常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枕山面屏,氣聚風藏”的風水理論,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故此,明代周定王選此地建其墓及其妃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