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知史以明鑒·查故以至今》
1876年,李鴻章曾派人設法向德國定購了兩艘7300噸級的鐵甲艦,分別命名為“定遠”和“鎮(zhèn)遠”。
到1883年,二艦先后建造完成,然而卻未能及時回國參加中
《知史以明鑒·查故以至今》
1876年,李鴻章曾派人設法向德國定購了兩艘7300噸級的鐵甲艦,分別命名為“定遠”和“鎮(zhèn)遠”。
到1883年,二艦先后建造完成,然而卻未能及時回國參加中法戰(zhàn)爭,而是到了戰(zhàn)爭結束后的1885年7月才啟程回華。
起初,李鴻章一直是在積極籌劃鐵甲艦回國的事宜。還在“定遠”艦接近完工之時,李鴻章就已開始同駐德公使李鳳苞商討鐵艦回華問題了。
可是這時候中法之間的關系正日益惡化,形勢變得非常緊張,這必然要影響到鐵艦回華一事。6月20日,李鳳苞致電李鴻章,稱害怕法國人挑起事端,德國不敢代送定遠艦。
李鴻章就回電給李鳳苞,讓定遠艦掛上德國國旗,繼續(xù)同德國人商量,爭取定遠艦早日回國。
7月21日,李鴻章再電李鳳苞:“法尚未與中國開釁,‘定遠’既系德廷商令商旗代送,德國應代保護,可速開駛,沿途探行”。
總之,李鴻章并無阻止軍艦回國的意思,這說明此時李鴻章仍希望“定遠”艦能盡快安全回國。
鐵甲艦回國遭到曾紀澤反對,不過也不是沒有道理。曾紀澤認為法國不久必會尋釁開戰(zhàn),鐵艦回華兇多吉少,應該慎重。李鳳苞也電告李鴻章:“劼侯(曾紀澤)謂一艦回華,只能弄險,須撥船保護,似仍宜緩開”。
由于曾紀澤的勸阻,李鴻章有所醒悟,覺得此事輕率不得。他在7月25日報告總署說:“近日連接劼剛(曾紀澤)、丹崖(李鳳苞)電報,并敝處復電,照鈔呈覽。丹崖欲遺定遠鐵艦回華,獻剛不敢勸開。鴻章乃請伊等妥商酌辦”。
緊接著李鴻章又于8月2日復電李鳳苞,同意暫緩開駛并囑咐說:“‘定遠’既擬緩開,劉步蟾等應督令在洋認真學習本領,勿任荒惰,俟‘鎮(zhèn)遠’驗收,一并回華”。這件事就暫時放下了。此后不久,中法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清政府忙于應敵,也沒有顧及此事。
1884年5月11日,《中法會議簡明條款》簽訂,中法雙方停戰(zhàn)。隨著局勢的初步緩和,鐵艦回華一事又重新提起。李鴻章仍命李鳳苞負責安排有關事宜。5月22日,李鴻章曾電告李鳳苞,希望定遠艦和鎮(zhèn)遠艦一同回國。
但是時隔不久,中法間又爆發(fā)了“北黎沖突”事件,戰(zhàn)云又籠罩在中國上空,這就使鐵艦回華一事再次被迫中止。7月1日李鴻章電告李鳳苞,讓他還是先不要把軍艦開回國。
1884年8月,法國公然大舉進攻臺灣基隆,挑起了第二階段的中法戰(zhàn)爭。
到了此時,鐵艦回華已經毫無可能了,因為這受到了國際公法的制約。當時德國作為中立國,是不允許向交戰(zhàn)國的一方提供軍需品的。
當時曾紀澤和李鴻章他們認為即使鐵艦回國,因為沒有熟練人員駕駛它,它是不可能充分發(fā)揮威力的,也就不可能對戰(zhàn)局產生什么大的影響。相反,它還可能成為被動挨打的活靶子,那就會給中國增加更多的不應有的損失。
1883年6月22日李鳳苞致李鴻章的電報中曾說:“試用龍旗開駛,絕無練習華兵,只能托海部看守”。僅僅是開駛一下,大家都很不熟練,又怎能上得了戰(zhàn)場呢?這證明曾紀澤阻止鐵艦回華的主張是正確的。
除此而外,李鴻章當時也意識到了中國兵士戰(zhàn)斗素質不佳這個問題。他在1884年11月13日的奏折中說:“(輪船鐵艦)中國創(chuàng)練未久,勉效步趨,將材非咄嗟能辦,遽當勁敵,縱橫洋面,實慮船炮人才一無可恃,轉資敵用,而損國威”。這就是說,李鴻章和曾紀澤對于阻止鐵艦回國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
綜上所述:中法戰(zhàn)爭中首先阻止定購鐵艦回華的是曾紀澤。李鴻章經過權衡,同意了曾紀澤的主張。他們的這種符合實際的做法,對于減輕中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損失是有益的,最終也保住了北洋海軍的鐵甲艦。
知曉更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歡迎關注道人,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解答
這是因為在中法戰(zhàn)爭期間德國扣押了原本應該啟航回國的軍艦,這是德國人想待價而沽,都是為了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