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早年應該是法國跟西德(聯邦德國)和好,如今自然是法國跟統(tǒng)一后的德國相好。
其實德國一戰(zhàn)戰(zhàn)敗,做為戰(zhàn)勝國的法國,並沒對德國放松警惕,兩國關系也不似題主說的那般和好,特別希特勒發(fā)
早年應該是法國跟西德(聯邦德國)和好,如今自然是法國跟統(tǒng)一后的德國相好。
其實德國一戰(zhàn)戰(zhàn)敗,做為戰(zhàn)勝國的法國,並沒對德國放松警惕,兩國關系也不似題主說的那般和好,特別希特勒發(fā)跡后,法國在法德邊境還修筑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就是防德國。所以一戰(zhàn)后,法德兩國關系並不好,幾乎還是針鋒相對的敵對國家。
事實是直到二戰(zhàn)結束后,由于法國作為戰(zhàn)勝國,跟蘇、美、英一齊分塊軍事占領了德國。此時法德(西德)幾乎同時走上以人為夲,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相同的道路,臭味相投終使法德和好地走到一齊。
那時經過二戰(zhàn)垂煉的蘇聯己顯強大無比,成了唯一能跟美國抗衡的國家。德國已被限制武裝,法國也沒了后顧之憂。法德及所有非蘇聯伙伴的歐洲國家,對強大的蘇聯及其伙伴極度畏懼,法德兩國不和好團結,必將被蘇聯各個擊破。為此歐洲先后成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軍事聯合體,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軍事協(xié)約集團,相互對抗。
踢出這個問題的人,還是對歐洲歷史知之甚少!在歐洲近現代史中,德法從百年宿敵轉變成關系緊密的盟友,但這不是歐洲唯一的從敵對關系轉變成盟友的例子!比德法更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是,英法的關系轉變。
英國和法國的歷史恩怨比較遙遠,敵對關系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羅馬時期。而近現代恩怨的開端可以從最后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算起。在歐洲王權與宗教權利斗爭中,教廷勢力為了掌握更多的權利,遂煽動十字軍東征,這也引起了歐洲呵野心膨脹的國王的關注。其中,有一次由英國國王組織的一次十字軍東征行動。那就是著名的獅心王查理發(fā)動的十字軍東征行動。
歐洲地理決定了英國的查理王要帶領十字軍,進攻位于地中海東安的耶路撒冷,就必須橫跨英吉利海峽橫穿通過法國一路向南,從意大利乘船前往中東,或者經過巴爾干經小亞細亞進入中東。但獅心王并沒有成功,中途就不得不撤退,但無功而返對于獅心王帶領的軍隊而言,即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軍費,更沒有資金支付獅心王承諾給雇傭軍的軍費!因此,他們開始在回撤的路上劫掠,期間獅心王在攻打法國城堡時戰(zhàn)死,從那個時期開始,法國和英國就開起了持續(xù)到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前的長期敵對關系。
當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稱霸海洋后,法國就成了英國的主要敵人,兩國的戰(zhàn)爭從歐洲一直持續(xù)到全世界,現在的美國是怎么獨立的呢?正是英法敵對時期,有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不得人心,也有法國在背后的鼎力支持。
不過就是這么敵對的兩個國家,在歐洲各國聯合擊敗拿破侖后,英國卻成了歐洲唯一的力主保存法國實力的國家,甚至在之后的普法戰(zhàn)爭中,英國還在積極的支持法國并斡旋德法戰(zhàn)爭。一戰(zhàn)二戰(zhàn)英法可以是一個戰(zhàn)壕的最親密的盟友,可比現在德法面和心不和要親密的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宿敵迅速轉變成親密關系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英國之所以在法蘭西帝國垮臺后,能與法國鼎力合作,主要是當時歐洲各國掀起了反對王權和資產階級革命,同時的新興大國德意志帝國和沙俄帝國,也成了新的共同的威脅。
德法和解也具有同樣的周邊環(huán)境,當時的歐洲經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導致了歐洲積累的百年財富毀于一旦,也將歐洲在近現代引領人類科技和人文文明中心位置,拱手讓給了大洋彼岸的美國。而當時歐洲還面臨美蘇爭霸瓜分歐洲,將歐洲置于冷戰(zhàn)最嚴峻的對峙一線。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個人拙見多有疏漏,歡迎指正點評!